曹植成了孙权母亲的义子,还住进了孙权的将军府,每日都要到孙权母亲跟前说几句闲话。
这样温情的事,不用写亲笔信送回邺城告知曹操,曹操自己早知道了。
邺城的冬天已经来了,窗外寒风呼啸,连城墙都透着刺骨的冰冷。
曹操望着通红热乎的火盆,心里有片刻的滞涩。
他自然想不明白,自己想当个好父亲,怎么就这么难?为了这天下,他究竟失去了多少?
长子曹昂当年死于宛城之战;聪明机智的曹冲年幼夭折;三个女儿全都嫁给了皇帝,至今仍埋怨他这个父亲,将她们当作政治工具,不顾亲情。而这些年他花了更多心思培养的儿子曹植,去江东几个月,竟然跟孙权称兄道弟起来!
其实曹操又怎能不明白缘由?
是他这个做爹的伤了儿子曹植的心,是哥哥曹丕打击了弟弟的理想和抱负。
曹操心里有气,气儿子单纯,经不住别人忽悠;气儿子不分敌我,意志不坚。
但他又终究气不起来:他这个做父亲的,的确也有不对之处。
至于三儿子效仿镇江老辕写游记,还交给书商发行售卖,曹操只是摇头,不怪儿子,只怪这世道:“嗯!怪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怪这世上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若是在安稳世道,若是当年没有董卓进京乱政,那个死孙坚便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当不了长沙太守;没有孙坚的起势,自然也不会有他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后来的机会。
“洛阳城还是当年的洛阳城,我曹操当个洛阳县令,凭个人才能步步高升,做到京城太守,或是再官升一级。我的儿女们都能好好谈婚论嫁!这老三曹植,与四世三公的袁家也很是匹配,我这个做爹的便好好找发小袁公路,为犬子求取那袁家丫头。如此,一个世家小姐,一个读书公子,平平稳稳、富贵顺遂地过完一辈子。”
所以,只怪这世道,怪这世道动乱,怪这不安稳而又分裂的天下。
曹丕已经装模作样地向父亲提议:“父亲,是否写信召回三弟?”
曹操却懒得管:“随他去吧!这个不分敌我的臭小子,喊回来我看着也生气!”
曹操在曹丕跟前表现出对曹植的不满,不愿管他,实际上,他早已有了安排,亲自写信恳求孙权看顾儿子曹植。
不过这孙权实在看顾得太 “实诚”,竟看出了兄弟情谊。简直要把曹操气个半死!
但,曹操是父亲,也是丞相。
他心中属于子女的温情,不得不给别的东西让位。他不能再给予曹植更多的温暖,相反,还会给予曹丕更多的指导和提点。
曹操心里不止一次下过结论:在他之后,那孙权若是命长不死,定会把曹丕像玩傻子一样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曹操要趁现在自己头脑还清醒,头风痛还没要了老命,抓紧时间培养曹丕,教他怎么玩儿转这个世道,与权力斗,与世家斗,与人心斗。
曹操实在是个强势人物,年轻时勇敢,有追求,有理想,心中有正义。这到了老年,一来不
第370章 霸气纵横的曹操,也得承认自己有办不到的时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