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6章 临危不乱,调整计划[1/2页]

校园暗夜女王 紫天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纸片飘在栏杆边缘,被风掀起一角,像一只将要起飞的蝶。我伸手按住它,指尖触到粗糙的断面,边缘划过皮肤,留下一道细痕。不疼,但我知道,这道口子会渗血——就像那些被刻意抹去的记录,表面平静,内里早已溃烂。
     周悦低头捡起最后一片计划残骸,动作轻得仿佛怕惊动什么。她把那张烧焦了一角的打印纸折了两折,放进盒子里,合上盖子时发出一声闷响,像是把一段过去彻底封存。她的手指在盒盖边缘停顿了一瞬,指甲泛白,指节微微发颤。陆渊站在白板前,盯着倒计时,嘴唇抿得很紧,像一道拒绝开口的伤口。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几乎与“T48:00”那猩红的数字重叠。
     沈珩的消息还停在手机屏幕:B区备用电源被远程激活过,持续四十七秒。没有签名,没有多余字眼,只有这一行冷冰冰的数据。可我们都懂。这不是故障,是信号——他们已经开始动了。像猎手在林间踩断一根枯枝,明知你听见,却不在乎。
     “召集会议。”我说,声音不高,却让风都静了一瞬。话音落下的刹那,远处钟楼敲响六下,余音撞在楼宇之间,像是某种古老的应答。
     天台铁门在身后合拢,锁扣落下的声音清脆,像一把刀插进鞘中。我们三人围在白板前,红笔写下的“T48:00”像一道裂口,横在时间的布面上。空气里有铁锈味,混着粉笔灰和未散尽的雨气。周悦从包里抽出一沓资料,纸页边缘参差不齐,显然是从不同文件上撕下来的。她没说话,只是把它们一张张贴在白板边缘,像在拼一幅残缺的地图。
     我翻开平板,调出沈珩刚传来的日志截图。画面放大时,我的心跳慢了半拍——凌晨一点十七分,B区服务器有非授权写入操作,持续十一秒。系统记录显示,原始数据块被标记为“已销毁”,但缓存副本仍在阵列中存活了六分钟。
     “清源启动了?”陆渊声音压得很低,瞳孔却猛地一缩,像被光刺了一下。
     “预演。”我点头,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另一组日志,“真正的清洗会在T24:00前后。他们会制造系统崩溃假象,把所有中间账目抹成乱码,再用‘恢复失败作借口,把责任推给技术故障。”
     周悦的手指微微发颤:“可我们原计划是集中揭露,三线同步。如果网络被切断,主控失联,我们连投影都打不出来。”
     “那就不再依赖投影。”我说,目光扫过他们,“也不再等一个完美的舞台。”
     我拿起红笔,在白板上画出三条线:一条穿过食堂终端,一条嵌入课表系统,第三条接入每日晨会广播。每一条都绕开主控中心,接入边缘设备的本地缓存。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某种低语。
     “把证据拆成碎片,塞进日常流程里。”我继续说,“打饭时结算提示音里藏一段录音,课表更新日志里埋一份资金流向图,广播提示音用变频编码嵌入审批链时间戳。不需要所有人同时看到,只要有人听见、记住、转发,真相就会自己扩散。”
     陆渊皱眉:“可这样信息不完整,容易被当成谣言。”
     “完整不是重点。”我打断他,声音沉下去,“闭环才是。只要三组碎片在不同人手里拼出同一幅图,他们就无法否认。而且——”我顿了顿,目光落在他脸上,“他们越想封锁,越会暴露。”
     周悦抬头看我,眼底有光闪了一下:“你是说,让他们自己成为传播的助力?”
     “对。”我点头,“当他们删除文件、切断信号、封锁账号时,每一个动作都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本身就是证据的一部分。他们的恐惧,会替我们说话。”
     她沉默片刻,忽然从包里取出那个银灰色U盘,插进笔记本。文件名依旧是《月考成绩分析_v3.xlsx》。她撕下一张蓝色贴纸,轻轻贴在U盘侧面,边缘压得平整,仿佛在完成某种仪式。
     我没问她为什么选这个颜色。但我知道,那抹蓝,和她腕上那块旧表是一样的——表盘早已停走,指针永远停在十点十七分,那是她父亲最后一次登录系统的时间。她从没说过,可我们都明白,这场战斗对她而言,从来不只是为了揭露,更是为了找回。
     “我负责教育线。”她说,声音比刚才稳了许多,“心理社的共享盘、选修课资料包、社团公告栏,全部走伪装路径。每天定时推送一小段,混在正常文档里。就算他们查,也只会看到一堆无关紧要的会议纪要和课程安排。”
     “好。”我看向陆渊,“你监控中继路径,每十分钟轮换一次IP,避开B区缓存区。沈珩会提供临时权限池,确保传输不被溯源。”
     他点头,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眉头却越皱越紧:“如果他们封锁离线导出端口呢?我们现在的方案依赖U盘物理传递。”
     “那就改用缓存植入。”我说,“不再往外传,而是往里塞。把证据包写入每个终端的本地存储,哪怕断网也能调取。我们不靠出口,靠渗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音未落,我忽然闭眼。
     系统启动。
     视野被拉入一片灰白交错的画面:赵启铭坐在办公室,手指敲击桌面,节奏急促。电话刚挂断,他对着助理下令:“切断所有S4以下权限的离线导出端口,重点监控B区缓存区。任何人尝试物理拷贝,立即锁定位置。”他的声音冷得像铁,眼神里没有一丝犹豫。
     画面消失。
     我睁开眼,额头渗出冷汗,呼吸略显急促。能量条跳动了一下,停在54%。那不是幻觉,是系统直接接入了目标人物的决策流——比监听更快,比预测更准。它在读取他们的意图,像读取一段即将被执行的代码。
     “陆渊。”我声音微哑,“停掉原定的U盘传输计划。他们已经下令封锁离线端口,再用物理载体,等于自投罗网。”
     他猛地抬头,眼神锐利:“你怎么知道?你根本没联网,也没收到消息。”
     我没回答。目光落在系统界面角落——那里闪过一行未读提示:“检测到命运节点共振,关联目标:孙雅琴。”
     第一次。
     系统主动提示。
    

第246章 临危不乱,调整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