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院长走了,李大夫对裴希桐说:
“裴同志,你给病人诊完脉了,顺便开个方子吧!开完给我看看能不能用?”
裴希桐笑着应下,坐下开始开方。
裴希桐拿起笔,略一思忖便在处方笺上写下药材。
她落笔流畅,字迹清秀,一味味药材搭配得错落有致。
既有调理脾胃药材,也有疏肝解郁的,最后添了两味看似寻常的陈皮与佛手,才将方子推到李大夫面前。
李大夫和张大夫凑过来细看,指尖点在“陈皮”“佛手”两味药上时,两人同时“咦”了一声。
“这两味用得巧啊!”
李大夫抚着胡须,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陈皮理气健脾,佛手疏肝和胃,看似平常,搁在这方子里头,既能助柴胡疏肝,又能辅白术健脾,把肝气郁结和脾胃不和拧成了一股绳来治,比单用柴胡郁金更显柔和,老话说‘治肝不忘脾,这步棋走得妙!”
张大夫也连连点头,摘下老花镜用衣角擦了擦,重新戴上再看:
“我之前总想着加木香理气,却忘了佛手这味药,它性温不燥,对付这种老慢支似的肠胃炎,比木香更合适,不容易伤了胃气。
小裴啊,你这用药心思够细!”
刚才还带着几分审视的目光,此刻全换成了实打实的佩服。
李大夫抬头看向裴希桐,语气里满是赞叹:
“怪不得周院长把你送来,这手功夫确实扎实。
我刚才还想着,年轻人怕是少了点沉潜,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裴希桐腼腆一笑:
“李大夫、张大夫过奖了,我也是在村里看诊时摸索出来的,老乡们身子弱,经不起猛药,就得多琢磨些平和的法子。”
她话锋一转,看向那位捂着肚子的大爷:
“不过这方子只是一方面。
大爷您这病拖得久了,经络里的气脉都淤住了,光靠药汤怕是走得慢。”
大爷愣了愣:“那……那还得咋治?”
“我给您扎几针吧。”
裴希桐起身取过旁边的针灸包,消毒后拿出银针,解释道:
“针灸把经络通开了,药劲儿才能顺着气血走得快些。”
李大夫眼睛又是一亮:
“中药结合针灸,内外同调,这思路对!
小裴,你还会针灸?”
他转头看向裴希桐。
裴希桐笑着点头,“会的,我看病一般都是能针灸就不用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负担。”
李大夫赞同地点点头,转身对大爷说,“老伙计,小裴这法子靠谱,你试试!”
大爷半信半疑地躺到诊床上,裴希桐捏着银针,手腕轻转便将针送进穴位,手法稳准得不像个年轻大夫。
等几针扎完,她轻轻捻转针柄,又暗自注入内力。
大爷忽然“哎哟”一声:“这……这腿肚子有点发麻,腰里倒松快了!”
“这就是气脉通了的缘故。”
裴希桐笑着捻了捻针,“留针一刻钟,您起来再试试。”
等取了针,大爷直起身活动了几下,惊讶地捂住肚子:
&
第414章 气脉通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