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楚城烟云·药香藏毒[1/2页]
衣冠谋冢
欧阳少羽
接下来的几日,悦来客栈的后院小楼成了风暴眼中暂时平静的孤岛。小石头在慕婉儿精心的照料和安神药物的作用下,情况逐渐稳定,虽然偶尔还会惊醒,但已不再有歇斯底里的哭喊。他的母亲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对慕婉儿和阿月感激涕零,阿月依旧沉默地协助着婉儿,递药、烧水、清洁,动作轻柔而准确。只是那双黑眸深处,警惕之色从未褪去,尤其在杜秋禾带回那云纹的消息后,她擦拭短刃的时间似乎更长了,锋刃在灯光下泛着幽冷的寒光。
东野依旧如同磐石般守在厅堂角落,青霜刀不离身。他的“日常”便是这般沉默的守望,如同守护领地的雄狮。轩辕一刀则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坛劣质的烧刀子,每日抱着酒坛蜷在角落,鼾声如雷,只是那浑浊的眼睛,在有人进出时,总会睁开一条缝,锐利地扫过,随即又闭上,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穆之则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通过杜秋禾提供的渠道(一些她信得过的、同样对府衙现状不满的低阶吏员或市井线人),更深入地了解楚城近况、洛府的势力范围以及周秉言死前可能接触的人和事。杜秋禾则利用捕快的身份便利,在城中各处走动,试图寻找更多与那特殊云纹相关的蛛丝马迹,同时留意着府衙和洛府的动静。
楚城的表面,似乎因洛家主导的水利工程稳步推进而显得“井然有序”。洛云起依旧是那个高居云端、悲悯济世的“青岚剑尊”。然而,一股无形的暗流却在悄然涌动,一种压抑的恐慌开始在市井底层蔓延。
源头来自楚城西郊靠近白龙潭的几个村落。
起初只是零星的消息:张家洼有人突发急病,上吐下泻,浑身起红疹,高烧不退;李家庄也出现了类似的病例;王村更是一下子病倒了七八个壮劳力。症状凶猛,且有些古怪——除了常见的吐泻发热,病人的眼神会变得异常呆滞,力气却奇大,发病时状若癫狂,甚至抓伤家人,随后便迅速衰竭。短短两三天内,竟已有两三人不治身亡!更诡异的是,这病似乎只在这几个彼此相邻、人口流动不大的村落里传播,并未大规模扩散开去。
恐慌如同瘟疫本身,迅速在周边蔓延开来。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说是触怒了山神水鬼,有说是误饮了不洁的潭水,更有甚者,联想到之前巡查御史周秉言在白龙潭“意外”坠崖,私下里传出了“怨灵索命”、“天降灾祸”的流言。
就在恐慌即将失控之际,洛府的反应堪称神速。
洛云起亲自出面了。他身着素雅长衫,面容带着恰到好处的凝重与悲悯,在府尹公孙瓒和一众府衙官员的陪同下,第一时间赶到了疫情最重的张家洼。他没有丝毫避讳,亲自探视了隔离在村外临时草棚里的病患(远远观望),听取了府衙征召的几位本地郎中的汇报(郎中们大多束手无策,面露惶恐)。
“天降灾厄,百姓何辜!”洛云起当众长叹,声音清朗,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诸位乡亲勿慌!此症虽急,却非无解!洛某家中尚有祖传秘方,或可一试!”他当场下令,洛府药行全力开仓,按他亲自调配的方子,日夜赶制“避疫清瘟散”!同时,以他“青岚剑尊”和洛家商行的名义,调集大批米粮、药材、石灰(用于消毒),源源不断运往疫区。
洛家的效率惊人。次日,大批印着“洛”字标记的药包、粮食便已分发到几个疫村的村民手中。洛府的家丁和府衙的差役在疫区外围严密把守,美其名曰“防止疫情扩散,保护楚城百姓”,实则完全封锁了进出。洛云起本人更是每日亲临封锁线外,询问情况,督促施药,安抚人心。他以身作则,不避疫区,亲自将药包递给隔离区外的村民代表(当然,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慷慨无私的举动,如同甘霖洒在焦土上。恐慌迅速被感激和颂扬声取代。“洛大善人!”“青岚剑尊真是活菩萨!”“多亏了洛老爷啊!”“官府?哼,要不是洛老爷,我们早死光了!”……赞誉之声几乎淹没了之前关于“怨灵”、“灾祸”的流言。洛云起的声望,在这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非但没有受损,反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公孙瓒知府更是鞍前马后,将洛云起的“义举”写成奏报,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字里行间极尽赞美。
消息也传到了悦来客栈。
“听说了吗?城西那几个村子闹怪病呢!吓死人了!”客栈老板娘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心有余悸地对来送菜的菜贩念叨,“多亏了洛老爷啊!要不是他拿出祖传秘方,还亲自去坐镇,怕是整个楚城都要遭殃!啧啧,那药真神了,听说吃下去不到半天,吐泻就止住了,烧也退了些!真是活神仙!”
正在厅堂里帮慕婉儿整理药材的阿月,动作微微一顿,黑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慕婉儿也抬起了头,秀眉微蹙:“怪病?止吐泻退热这么快?”作为神医弟子,她深知即便是对症良药,起效也需时间,如此神速,要么是药力极其霸道(恐伤根本),要么……就未必是真正的对症之药。第6章 楚城烟云·药香藏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