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侯府朱门紧闭,隔绝了孤穆之所有的示警与期盼。阿月那焚信后冰冷的戒备,如同无形的枷锁,将穆之牢牢挡在风暴之外。他深知,武王李继与阿月那看似温良、实则包藏祸心的弟弟林修闲,其夺权之网已然收紧,上一次天乐楼意外撞破不复存在,阴谋将按原计划发动,目标直指阿月性命与镇北军权柄!
时间如沙漏般无情流逝,穆之的焦虑日甚一日。强行接近阿月只会加深她的怀疑,甚至可能提前引爆危机。他必须找到另一条路,一条能在阴谋发动前就将其重创,至少能赢得喘息之机的路!
御林军将军楚墨渊,这位以“铁面”着称、刚直不阿的将领,成了穆之眼中唯一的希望之光。他需要楚墨渊的力量,需要御林军在关键时刻成为一道屏障。然而,如何让这位只认职责、不涉党争的将军卷入这场针对镇北侯的漩涡?
穆之的策略是“润物细无声”。他利用翰林编修的身份,在整理卷宗、参与修订《武备志》等公务场合,与楚墨渊有了更多“合理”的交集。他不再试图直接谈论阿月或阴谋,而是将话题引向楚墨渊最关心的领域——京城安防隐患、勋贵逾制、以及可能威胁皇城稳定的潜在风险。
一次例行的京畿防务研讨后,穆之“不经意”地向楚墨渊提起:“将军,下官近日整理旧档,见前年上元节灯会曾因花灯匠人偷工减料,险些酿成大火,幸赖巡防及时。如今又近佳节,这满城灯海,若监管稍有疏漏,或为有心人所乘,恐非社稷之福啊。” 他点到即止,却精准地触动了楚墨渊作为皇城守卫者最敏感的神经。
楚墨渊目光锐利地看了穆之一眼,并未接话,但那紧抿的唇角显示他已将此事记下。穆之知道,种子已经悄然种下。
穆之深知,仅靠暗示不足以撼动楚墨渊。他需要一个足够震撼、且必然会将楚墨渊和御林军卷入核心的事件!他之前记忆中的“灯海惊雷案”——那场发生在明年上元节、由牵扯到吏部尚书上官止武王、太子,贪腐巨案——成了他手中唯一也是最佳的武器。
他决定提前引爆它!不仅要引爆,还要将案件的起源伪装得天衣无缝,让其看起来完全是一场意外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由“公正严明”的京兆府尹顺藤摸瓜,牵扯出背后的巨鳄。
穆之开始了极其隐秘且精密的操作:
1. 寻找“意外”切入点: 他利用翰林身份,查阅了大量关于历年灯会筹备、花灯匠人行会、火药管制(用于灯会烟花)的档案。最终,他锁定了一家与吏部工房小吏有勾结、长期以次充好、违规囤积劣质火药的花灯作坊。这家作坊本就是上官止利益链上不起眼却脆弱的一环。
2. 制造“意外”:穆之通过极其曲折、不留痕迹的方式(例如利用市井混混无意间泄露消息给对头商家引发纠纷),巧妙制造了该作坊一次小规模的“意外失火”和火药轻微泄露事件。这起事件本身危害不大,却足以引起负责京城治安的京兆府注意。
3. 引导调查:他匿名(且通过无法追查的渠道)向京兆府尹提供了一些指向该作坊违规囤积火药、背后有吏部工房小吏撑腰的“线索”。京兆府尹本就是个求稳又渴望政绩的人,接到线索自然严查。
4. 顺藤摸瓜:调查如穆之所料,迅速从小作坊、工房小吏,牵扯到吏部工房主事,再向上,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吏部尚书上官止的核心利益网。更关键的是,在追查劣质火药来源和巨额资金流向时,武王李继和太子(他们通过上官止进行利益输送和安插人手)的名字隐隐浮现。京兆府尹查到此处,冷汗直流,深知此案已非他所能掌控,立刻封存所有证据,紧急面圣!
御书房内,皇帝看着京兆府尹呈上的如山铁证,脸色铁青!一场本可能在上元佳节酿成惊天惨剧的阴谋被提前揭露!涉案人员层级之高(吏部尚书!)、牵连之广(竟涉亲王与太子!)、性质之恶劣(囤积劣质火药于
第18章 梦蝶引·灯海惊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