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东汉建安三年八月初二】
【叮——签到成功,获得技能“玉骨变”】
【玉骨变:随心重塑形貌,改换骨相。不似“画皮术”需借外物,玉骨变之容浑然天成,笑泪皆无破绽】
随着系统提示音落下,王镜心头一跳,指尖无意识抚过自己的脸颊。今日签到竟得了这般奇术……
“试试?”她低语一声,心念微动,默想着街头最常见的路人模样。粗布短打、肤色微黄、眉眼平平无奇,丢进人堆里眨眼就能消失的那种。
骨骼深处传来细微的咔响,不痛,却像是有人用温热的玉尺一寸寸丈量她的身体。她低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指节变粗、肤色转深,胸前束缚感骤然一松,而腿间却……
这技能未免太周全了些……
【信仰值1000】
【本次变形持续:六个时辰】
王镜摸了摸自己陌生的喉结,乱世之中,能改换皮囊倒是方便。只是这个技能消耗信仰值不少,并非能随意挥霍。
随后,她收起“玉骨变”,周身骨骼传来细微的轻响,如玉器相击,清越悠扬。转瞬间,那副粗犷的男子形貌如水纹般褪去,恢复了她原本的模样。
收敛心神,她缓步走向书案,开始处理今日的公务。
她执起最上方一封朱漆封缄的奏章,指尖轻挑,蜡印应声而裂。
展开细读,是陈留太守张邈的笔迹,奏报今秋农田长势喜人,穗实饱满,预计收成将比往年丰足三成。末尾道,“久闻贵主勤政爱民,若得亲临兖州巡视,指点农桑,实乃百姓之福。”
王镜唇角微扬,提笔蘸墨,在回函上写下“准奏”二字。
……
几日后,秋阳正好,天朗气清,兖州大地上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香。
王镜的车驾缓缓驶入陈留地界,太守张邈早已带着属官候在城门外,他恭敬行礼,礼数周全得挑不出半分错处。
“下官张邈,恭迎主公莅临。”
稍作歇息后,他便引着王镜往农田而去,亲自在前带路。“今年风调雨顺,托主公洪福,陈留的收成定是错不了的。”
一行人沿着田埂慢慢走,眼前的景象热闹又有序,宛如缓缓展开一幅金碧辉煌的锦绣画卷。
田垄间,千万株成熟的粟穗、黍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沉甸甸的穗头压弯了秸秆,远处的大豆田里,豆荚鼓胀,泛着青黄相间的光泽。
农人们正忙着收割,手里的月牙似的长柄镰刀闪着银光,一抡一割间,成片的谷物便顺势倒下。
农官在一旁介绍,“这镰刀是按新法子打的,刃口薄而利,割起来比直刃镰刀省力多了。”
不远处的空地上,几台木制机器正被农人们熟练使用着。
那机器下方装有木轮,上方是一个带齿的滚筒,旁边连着踏板。
踏板一上一下,带动着木制齿轮转动,谷穗塞进去,转眼便脱得干干净净,谷粒簌簌落在下方的竹筐里。
一位老农见官人们过来,停下手里的活计笑着说,“这物件可是帮了大忙,往年用手搓、用连枷打,一天也弄不完一亩地的,现在有了这个,快了起码三倍!”
王镜看着这场景,微微点头。这正是她让工匠们琢磨出来的东西,如今真在田间派上了用场,心里也算踏实。
脱粒后的粮食要运到晒场,这时候,改进过的独轮车就派上了用场。车身轻便,轴承处打磨得光滑,推起来几乎不费劲,一个人就能推着半车谷物稳稳前行。
独轮车往来穿梭,晒场上更是一片繁忙。
几头壮牛拉着石磙,在铺满地谷物的场地上来回碾压,石磙过后,谷粒与秸秆便分离开来。
旁边的农人们则忙着把碾压好的谷物拢到一起,妇女和孩子们蹲在竹席上,借着阳光仔细挑拣出杂质。
不远处搭着不少高架晒场,木架支起的竹席上摊满了谷物,远远望去像一片片金色的毯子。
高架晒场离地面高,潮气浸不到,粮食晒得干,且不容易发霉。
储存粮食的地方更有讲究,粮仓底部铺着厚厚的草木灰和石灰,几位老人正小心翼翼地往粮仓里搬运晒干的谷物。
这草木灰和石灰能吸湿,顶上盖着茅草挡雨,粮食能存好久。还有些陶瓮被密封得严严实实,里面装着精选的谷物,陶瓮封起来,虫子进不去,粮食能存到冬天都不坏。
壮年收割,妇孺晾晒,老人看仓,各司其职。
除了百姓互助,官府亦多有举措。铁制农具由官统一打造,或赁或贱售于农,农忙之时,调徭役助收,以补人力之缺。
同时设常平仓,丰年收购余粮,灾年平价出粜,稳定粮价,避免谷贱伤农;又鼓励民间集市,使粮食流通,减少损耗浪费。
秋收之后,田地亦不闲置,部分土地施农家肥以培肥地力,或休耕养地;另有田地已播
第259章 得玉骨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