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呜呜呜~~
     东京市中心,一块巨大的绿地包裹着的,就是皇居。
     此时,东京这个皇居的正式称呼是宫城,可以追溯到德川家康时代(16世纪末),那时候这里叫江户。
     不过在倒幕前,天蝗一直是居住在京都的御所。
     幕府战败,奉还大政后,明治才选择移居江户城,并改名为东京城。
     明治来了之后,这里都不受外敌所侵扰,一直以来都较为平静。
     直到……
     boom!
     boom!
     boom!
     “爆炸声?怎么了?这么快就反叛了吗?是谁?”
     巨大的爆炸声,明治想不醒都不行。
     不过明治醒过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手下反叛了。
     可能是平民的起义,或者底层武士的叛乱。
     也可能是野心家发动的战争,如曾经的幕府。
     这些都是发生过的,所以这才是明治的第一反应。
     “天皇陛下,情况紧急,还请速速前去避难。”
     明治的陆军侍从武官匆匆赶来,拉着明治就要走。
     “外面是什么情况?是谁在开炮?!”
     明治已经蓄满了怒气,并不配合。
     当然不是他怕死,而是他不认为炮弹会打到自己头上。
     活着的他可比死了的他有价值,不管是幕府卷土重来,还是什么新的野心家,都必须得到他才行,而不是杀死他。
     既然炮弹没有第一时间打到他的住处,剩下的自然也不会打过来。
     “非常抱歉陛下,事发突然,暂时不能判断敌人的身份。”
     “不过炮声是港口方向传来的,敌人要么是在海上开炮,要么是在炮台开炮。”
     “不过,听炮弹爆炸的声音,并不像炮台上的轻重火炮。”
     那个炮台并没有多少防御,毕竟这是东京湾最内部,敌人都打到这儿了,证明整个东京湾岸防都没了。
     这些大炮中有大量速射炮炮弹,还是152毫米炮弹,炮台上没这东西。
     “海上?海军?西乡从道?还是萨摩藩?”
     明治皱着眉头轻声呢喃,
     “也不对,海军为什么要叛乱?即便是。成功了,也不会得到多大的好处,难道是不想同北洋作战?”
     明治想不通。
     “谁知道海军怎么想的,陛下,当务之急是尽快离开东京,前往京都坐镇指挥。”
     “不论是谁,到时候都可以调集军队,从容应对。”
     侍从武官非常着急。
     炮击的规模非常大,来的也非常突然。
     过不了多久,步兵就应该出击了吧?
     天皇有用,不会被杀掉,他呢?
     “不急,暂时这里还是安全的,去把嘉仁带来。”
     明治摇了摇头,跑是得跑,但也得把儿子带上。
     本来这种时候,应该谁都不信的,但陆军侍从武官不同,不是说他有多信任对方,而是对方是陆军的人。
     东瀛的权利原本在幕府,当时幕府将军和各地大名贵族甚至武士阶级才是实权派。
     后来,部分开化的实权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击败了幕府军,“奉还大政”将权利“还给天皇”。
     类似于楚义王,区别在于15岁继位的明治不贪心,好好的当一个吉祥物。
     不会真以为,奉还大政了天皇就掌握大权了吧?
     不会真以为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圣人,西南四藩打生打死辛辛苦苦干这么久,白干?
     所以,之后的权利其实是倒幕派抓着,为首的就是西南四藩的掌权者们。
     只是以伊藤山县等为首的统治集团知道,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团结整个东瀛的人来做统治者。
     所以,1876年开始,他们不断强化天皇的影响力,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强化影响力。
     让民众从“不知道有天皇”,逐渐转为人尽皆知。
     这时候的明治还只有影响力,直到山县有朋对东瀛陆军进行“武士道”教育。
     将天蝗视为东瀛陆军唯一的“神”来崇拜,才使其权力开始迅速扩张。
     在这之后,天皇才作为平衡的支点,能左右权力的天平。
     不过具体权力,依旧由实权派掌控,例如山县甚至能遥控陆军。
     海军当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海军多为技术兵种,有一定见识、学识,懂得思考。
     简而言之,不那么好忽悠。
     所以相对而言,明治是更相信陆军的。
     “陛下,殿下来了。”
     只花了六七分钟,侍从武官就把明宫嘉人亲王带来了。
     也就是大正天皇。
     “这么快?”
     “是在路上”
     侍从武官的话还没说完,戛然而止。
     因为……
     boom!
     一枚203毫米炮弹恰好命中了明治的寝宫。
     炮弹在明治和嘉仁中间爆炸。
     然后,二人连同侍从武官,变得满地都是……一旁没垮塌的柱子上也有。

第138章 明治和大正一起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