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5章 此刻,攻守之势易也![1/2页]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最爱喝娃哈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知道怎么种好土豆,甚至知晓怎么制备肥料,加上种子本就是极好的,产量自然不低,但还是达不到后世的水准。
     后世中国最高单产记录,发生在山东青岛,达到了恐怖的一万九千一百六十斤。
     换算成明制,足足一百多石!
     十石,夸张吗?一点不夸张,甚至是可以保守估计。
     但即便是保守估计,都已经让在场的人大脑宕机,不知道作何动作了,四周针落可闻,只有微风抚动豆杆,证明画面并非静止。
     没有人能想象这种产量,十石,一千多斤!
     北地的麦子,一年不过一石,相差了近十倍!
     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原先需要种植二十亩才能养活全家,现在只需要两亩即可!
     穷者无立锥之地,但如今,好像只需要有稍微大一点的土地,就能养活许多人了,这代表的意义有多大?众人难以想象。
     徐光启显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土芋的产量,他没想到,一个可以改变天下人命运的东西,从他的手中溜走,如果当时他认真研究土芋,种植一部分看看,那是不是可以在很多年前,就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可以让无数的百姓得以活下去?
     不过他虽失落,但并不嫉妒,谁发现都很好。
     但他还有很多问题,这关系到土豆到底是救世的神粮,还是锦上添花的可有可无。
     “敢问先生,此物种植条件是否苛刻?”
     叶铭回答道:“并不苛刻,绝大部分土地,都可以种植,能种植麦子的地方,就能种植此物,不能种植麦子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此物!”
     “砂壤土,最适合此物生长!”
     徐光启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此物绝非鸡肋。
     砂壤土是什么?是透气性好的松散土地,这种土地缺水,所以不利于种植粮食,但土豆反而需要这样的土地!
     天下这样的土最多!
     “种植过程是否繁琐?种出来的粮食,存放时间是多久?”徐光启再问道。
     叶铭回答道:“并不比小麦水稻繁琐,至于存放时间,确实不如水稻小麦,如果辅以冷藏,以干沙埋藏的、地窖储藏,可保存半年以上!
     徐光启鼻头顿时一酸,岁数不算小的一个人,直接老泪纵横。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呼道:“陛下!此为神粮!大明有救了!”
     不挑土地,产量高,味道好!虽然储藏时间并不算长,只有半年,但那又如何?
     半年时间,意味着天下百姓,有半年的时间,不必为肚子发愁!
     此物不是神粮,那要什么东西才算?
     朱由检激动不已,他虽然不懂农事,但是叶先生和徐爱卿的对话并不复杂,他都能够听明白。
     他现在知道一件事,这种粮食,一旦普及,可以保证百姓半年不挨饿。
     此物一旦普及,陕西的灾情,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流民?造反?
     他们真的愿意吗?还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要日子还能勉强维持,这些人都愿意咬牙坚持的。
     朱由检对着叶铭长揖不起。
     “先生,如此大恩,由检无以为报!只敢向先生承诺一件事。”
     说到此处,朱由检的神情变得无比严肃,“大明存在一日,叶先生,叶先生的子孙,世享荣华富贵!如违此誓,天人共诛,大明国祚,立刻断绝!”
     叶铭笑了笑,这小子,还不错,值得培养。
     老子要成大明版的铁帽子王?
     叶铭说道:“煤山种土豆之地,一百五十亩,即便亩产十二石,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八百石而已,尚不够京城百姓一日食用。”
    &n

第165章 此刻,攻守之势易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