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楷召来唐检,问道:“你可知西市秤行周围,是什么情形?”
     唐检回言:“秤行东南角,有十余亩恶地,为旗停之内,众污秽所聚。”
     “以往,万年县民众,都把垃圾倾倒到此地。”
     “不过,自从大王下令,不得使用渗井,将垃圾、屎尿一律运出城外之后,此地就不再堆积渣滓,成了一处空地。”
     “原本,其靠近西市,乃繁华之所。只是,商贾们嫌弃此地不吉利,无人问津。”
     高楷恍然,窦易看准这里,打算开发“房地产”,倒是好眼光。只要操作得当,不愁没有生意。
     想了想,高楷在奏疏上批注:此事无伤大雅,你尽管将其卖给窦易,让他变废为宝,岂不更好?
     唐检迟疑:“大王,纵容窦易牟利,岂非助长商贾气焰?”
     “届时,人人重利而忘义,不思务农,恐怕引发大乱。”
     高楷哂笑:“有需求就有市场,你以为一味禁止,就能让天下大同么?”
     “堵不如疏,与其搞地下经营,不如放到台面上来,也方便管理。”
     “大王教训的是!”唐检面露惭愧。
     高楷搁下笔,陷入沉思。
     看到这法烛制作过程,他不禁想到蜂窝煤。
     长安居,大不易,说得便是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
     柴排在首位,对百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尤其是寒冬腊月,烤火煮饭,取暖,都离不开柴薪。
     但民众需求旺盛,却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奇高,升斗小民根本承受不起,可谓一大痛点。
     倒不如研发出蜂窝煤,改善这一现状,顺便,也可遏制乱砍滥伐,毁坏森林,使水土流失,长安没落。
     念及此,他召来宇文凯,让他先行勘探煤矿所在,最好是露天的,方便开采、运输。
     “你可派人到河东道探查一番,早做准备。”
     “是!”宇文凯连忙应下,暗自庆幸,大王未曾追究。
     待他告退,高楷忽然叹道:“炼煤技术不行,蜂窝煤也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赶鸭子上架。”
     “要解决燃眉之急,还得倚仗木柴、木炭。”
     “倒是这法烛,可以推广一番,作为补充。”
     ……
     时光流逝,一转眼,已是天佑十五年。
     二月二,龙抬头。
     两仪殿中,窦仪、萧宇联袂来见。
     “大王,臣等不辱使命,已然将诸多经典编纂完毕,请您过目。”
     身后小黄门奉上五本经书,黄纸做底,墨香扑鼻。
     “哦?”高楷惊讶,“这么快便编纂好了?”
     窦仪惭愧道:“臣等才疏学浅,不过拾人牙慧,略作排布、整理罢了。”
     萧宇附和:“这五本经书,涵盖九部正经,诸多杂经,不出先贤所着范畴。”
     “尔等辛苦了!”高楷点了点头,取来一一翻看。
     这五本经书,分别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
     对比从前诸多正经、杂经,可谓删繁就简,让人耳目一新。
     高楷称赞不迭:“去华取实,去芜存菁,着实一大进步。”
     “虽不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却也差之不远。”
     “窦公、萧公,你们劳苦功高!”
     “臣等微末之劳,当不得大王盛赞。”两人连连谦逊。
     高楷笑了笑,忽然话锋一转:“我方才一观,这五本经书,虽然比从前简略,但许多书义解释,却划分

第569章 变废为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