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师,未见辽军主力。但从这些陷阱的布置来看,他们似乎在……监视我们。”
斥候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辽人的马蹄印,数量不多,但方向都是朝向西北,似乎是向着……辽朝上京的方向撤退。”
陈森走到沙盘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朔州的位置。
朔州,位于山西西北部,是雁北四州中最西边的一州。
如果连朔州也沦为焦土,那说明辽人的焦土政策,范围之广,超乎想象。
“监视我们……”陈森喃喃自语。这不仅是焦土,更是心理战的升级。
辽人不仅要断绝宋军的补给,还要让宋军始终处于被监视、被玩弄的恐惧之中。
那个幕后之人,究竟是谁?他不仅狠毒,而且狡诈。他似乎对宋军的行动了如指掌,甚至预判了宋军的推进路线。
陈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面血旗上的挑衅字迹。南朝的皇帝,有胆,就继续来追。
这绝不是普通的辽将所能为。这背后,必然有一个深谙兵法、且对宋军心理把握极深的人物。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辽国有着“鬼才”之称的神秘谋士。
“传令下去,继续严查!”陈森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同时,将所有关于辽军异动的报告,全部汇总到我这里!特别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一个都不能放过!”
夜幕降临,应州城外,宋军营地一片寂静。
唯有远处的火光,偶尔闪烁,如同这片荒芜大地上,仅存的一点微弱希望。陈森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三日,宋军营地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朔州的消息如同雪上加霜,让原本就低落的士气跌至谷底。
士兵们开始怀疑,此番北伐是否真的能成功。
连绵的阴雨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营地变得泥泞不堪,湿冷的环境加剧了疾病的传播。
腹泻、风寒在军中蔓延,军医们忙得焦头烂额,却也无力回天。
赵佶的抱怨已经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怒吼。
他每日召见陈森,言语中充满了指责和不满。
“国师!七日之期已过!粮草呢?朕的粮草呢?!士兵们已经病倒一片,再这样下去,朕的十万大军岂不是要全军覆没在这荒郊野外!”
他甚至开始怀疑陈森的能力,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失望和不信任。
童贯则在一旁添油加醋:“陛下,老臣早已说过,此番北伐,时机未到。辽人狡诈,岂是我等轻易能揣测的?
如今看来,这焦土之策,分明是早有预谋,只等我军深入。”他这话,是把责任往陈森身上推,暗示陈森的决策失误。
陈森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知道,此刻与赵佶争辩毫无意义。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
“陛下,粮草运输路途遥远,加之连日阴雨,道路泥泞,延误在
第214章 耶律余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