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与此同时,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陛下,燕云十六州虽已收复,但此地民风彪悍,多有契丹、奚族百姓。”枢密院有官员上奏,“如何安抚这些百姓,使其归顺大宋,实乃当务之急。”
     “是啊,陛下。”另一位官员附和道,“辽国虽败,但其残余势力仍在。若不能妥善安抚,恐会引起叛乱。”
     赵佶闻言,眉头微皱。他虽然高兴收复了燕云,但对于如何治理这片土地,却是一筹莫展。他看向陈森。
     陈森早已预料到这些问题。他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治理燕云,当以安抚为主,辅以教化。
     首先,要解除当地百姓的疑虑,宣布大宋优待政策,免除赋税三年,并派遣官员清丈田亩,重新分配土地。”
     “其次,要开办学堂,普及汉文化,让当地百姓逐渐融入大宋。
     同时,要允许契丹、奚族百姓保留其风俗习惯,但要严禁其私藏兵器,并对其部落首领进行分化和拉拢。”
     “此外,要加强驻军,特别是燕云之地,仍需重兵把守,以防辽军反扑。”
     陈森指着地图,“臣建议,可将燕云十六州划为数个军区,由岳将军、晁部长等将领驻守,并修建长城防线,以固边防。”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国师所言极是!就依国师之策!”
     然而,陈森的这些建议,却让一些保守的朝臣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对异族百姓过于宽容,会助长其气焰。
     “陛下,对这些异族,当以威服为主,岂能如此宽容?”有官员上奏,“若不严加管束,恐生祸患!”
     “是啊,陛下,燕云之地,民风彪悍,若不以重典治之,恐难服众!”
     赵佶有些犹豫,他看向陈森。
     陈森淡淡一笑:“陛下,威服固然重要,但若无恩德,威也难以长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让燕云百姓真正感受到大宋的仁政,他们才能真心归顺。
     况且,我军虽胜,但国力有限,若要强行镇压,只会耗费巨大,得不偿失。”
     赵佶思索片刻,最终还是采纳了陈森的建议。
     “国师所言有理。就按照国师的方略,稳步推进。”赵佶拍板道。
     在朝堂上,陈森的威望达到了顶点。然而,他的成功,也引来了更多的嫉妒和暗算。
     童贯更是加紧了对陈森的调查,他要找出陈森身上的秘密,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破绽,也要将其置于死地。
     一日,童贯的亲信秘密向他汇报,他们在陈森的住处附近,发现了几个行迹可疑的人。
     这些人并非宋人,也不是契丹人,他们的穿着和口音都非常奇怪。
     “哦?有这等事?”童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给我盯紧他们!务必查清他们的来历!我倒要看看,这陈森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他隐隐觉得,陈森身上的秘密,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而这个秘密,或许就是他扳倒陈森的关键。
     陈森自然也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他知道,自己的崛起太过迅速,也太过突兀,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猜忌和

第229章 不能姑息养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