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元初又捂着肚子笑个不停。
芳霏听着,嘴角也忍不住勾起一抹浅淡笑意 —— 这约莫就是天意,活该那人倒霉。
一时间,卫国公夫人头栽鸡笼的笑话传遍京城,成了各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与此同时,京中那座装饰得金碧辉煌的五层小楼,也成了众人热议的焦点。
早前有人问过刘夫人,这楼要开什么铺面,刘夫人为保神秘,只字未提,小楼四周还用高墙围了起来。
京中消息灵通之辈,前日见这楼露出真容,一打听,得知青州也有这么一家金碧辉煌的铺子,便都猜着:莫不是京城也要开家同款?
今日上午,楼里挂出一套私人定制,用红纱遮着,瞧不真切。
到了下午,尚未挂牌的 “碧水阁” 便敞开了大门 —— 这原是芳霏与刘夫人商议好的:
若有人求着入内,每一刻钟放两人进去参观,还赠一杯调制的奶茶,只是不可久留,限时一刻钟。
这般安排,原是想让众人自发传扬开来。
不过半日功夫,效果已十分明显。
尤其是顶楼红纱下,那若隐若现的亮光,即便无人解说,单看那木头人形模特,也知罩着的定是件极华丽的衣裳。
世间女子,谁不爱美裳?这一下,可把京中女子的好奇心勾了起来。
再听说这铺子要到三月初二才正式开业,更是盼得心焦。
要说芳霏怕不怕吊足胃口,众人期盼太高、见了实物反倒失望?
她自然不怕 —— 她对自己的设计,有十足的信心!
芳霏在京城忙着碧水阁的伙计培训时,千里之外的姜家村,正忙着如意家那百亩田地的春耕。
这日,如意在屋后不远处的空地上,正调配着要给蓝莓山施的肥料。
好在这儿背靠大山,腐熟的有机肥随处都能寻到,倒省了不少事。
只是还得按比例配匀,她转头道:“李吏,劳你把松针肥和腐熟的羊粪掺合到一处。”
“哎,师父!”李吏应得干脆,手脚麻利地动起来。
师徒俩正忙着,忽听村头传来敲锣打鼓声,一阵喧闹。如意拍了拍手上的土:“我去瞧瞧。”
村里闲人本就不多,她一路往村头走,只见些五岁以下没送去读书的孩童,和照看他们的老人零星出来瞧热闹,再无旁人。
却见村中的主道上,老熟人林捕头牵马走在头里,一左一右敲锣打鼓的正是他手下的衙役,后面一辆马车上,大红木箱子捆着红绸,后跟两个衙役护送。
衙役身后,大槐树下几个白发老头拄着拐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如意姑娘,咱们又来宣旨了!”林捕头见了如意便开口笑。
这已是第三次宣旨,姜家村人起初对皇权满是敬畏,不敢近前,如今虽觉不稀奇了,却依旧透着几分与有荣焉的自豪。
“大叔,可是为了农业学堂的事?”如意问。
“正如姑娘所料!”
姜家小院里,如意换了身衣裳,净了脸重新出来,此时,姜家众人已聚在前院等候。
林捕头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姜家村如意倡设农学堂,意在兴农育才,朕心嘉许。
特拨库银三千两,着地方官选址兴建,授稼穑之术、农时之要,容学子八十。限半年竣工,子弟免费入学一年。务求实效,不负初衷。钦此。”
“民女接旨!”如意躬身领旨,双手接过圣旨,小心收好。
“林捕头,留下用饭吧。”如意笑着相邀。
“那便叨扰如意姑娘了!”林捕头应得爽快——他抢着来办这差事,可不就为了这口吃食。
等姜老爹从田里回来时,林捕头正就着茶水,已经吃了一盘黄油年糕。
姜老爹夹起禾儿刚端上桌的另一盘年糕,送入口中
第345章 屈身求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