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1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贪酋[1/2页]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卷首语
     《大吴荒政辑要》有云:34; 预备仓者,,乃民生之盾。34;德佑十一年夏,黄河决堤月余,七县预备仓报称34; 霉粮充塞 34;。谢渊奉旨勘验,以34; 验粮五法 34; 识破染霉造假,于仓房鼠洞中寻得借粮密札,一场围绕预备仓的贪腐黑幕,在陈粮霉味中渐渐显形。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仓廪虚兮民命忧,豺狼饱兮黎庶愁。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贪酋。
     考城县预备仓内,腐木梁柱间漏下的斑驳阳光,正照见地上散落的粟米 —— 那些本该金黄的颗粒,此刻蒙着层不自然的焦黑。谢渊头戴乌纱帽,青衫下摆扫过积尘盈寸的砖地,蹲在虫蛀的柏木粮囤前,手中握着的《荒政辑要》封面,洪武朝萧武皇帝的御笔 34;备荒34; 二字已有些漫漶。
     34;开囤。34; 他的声音撞在空荡荡的仓房里,惊起几只蛰伏的飞蛾。
     仓吏王顺的喉结滚动着,干枯的手掌在靛青吏服上搓出沙沙声响。他的目光在贴有 34;德佑十年新粮34; 封条的粮囤上打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铜钥匙:34;谢大人万金之躯,仓中霉气伤人...34;
     34;少拿酸腐气作遮羞布。34; 谢渊向玄夜卫颔首,四名佩刀卫士上前合力搬开囤盖。一股混合着硫磺味的酸腐气扑面而来,却盖不住底下隐隐的新米清香。谢渊捏起一撮粟米,拇指与食指碾动间,焦黑表皮簌簌剥落,露出内里莹白的米芯 —— 如同撕开了一层伪装的画皮。
     34;《荒政辑要》验粮首重观色,34; 他将半粒露芯的粟米举到光束下,粮粒在指缝间投出歪斜的影子,34;真霉粮受湿而暗,此粮外焦内润,34; 指腹碾开完整颗粒,新鲜淀粉的气息悄然溢出,34;分明是用灶灰混硫磺炒制,染新粮作霉变状。34;
     随行的县丞李通胸前的鸂鶒补子突然绷紧,他上前半步,袖中飘出一丝沉水香:34;许是... 许是存粮时与硫磺同仓,致遭熏染...34;
     34;熏染?34; 谢渊冷笑,从青衫内袋取出白瓷水盂。清水注入陶碗的声响里,他将粟米撒入碗中 —— 暗黄粉末如墨汁扩散,很快染浊了小半碗水,而真正的霉粮入水应是沉而不浑。34;第二法试水,34; 他用竹筷搅动水面,34;硫黄染粮遇水则色褪,34; 筷尖挑起一粒脱皮粟米,34;真霉粮经月浸润,早该软烂,此粮却硬如石核。34;
     仓房角落传来鼠类窸窣响动。谢渊打开随身携带的桐木竹筒,三只米鼠窜出。它们绕过地上的染霉粮,径直扑向卫士腰间的干粮袋 —— 这是他今早特意用新麦饼引驯的查虫之法。34;第三法查虫,34; 他望着惊惶避开的鼠群,声音里带上冰碴,34;啮齿尚知避伪粮,34; 目光扫过面如土色的王顺,34;人却敢欺君罔上?34;
     王顺手中的铜钥匙 34;突然34; 落地,在寂静的仓房里激起回音。他膝盖一软跪在砖上,吏服膝盖处的补丁擦过砖缝里的鼠粪:34;大人明鉴!去岁冬至... 布政使司差人持令箭来,说... 说要借粮十万石...34;
     县丞李通的沉水香突然浓烈起来,他抬手欲扶谢渊,袖口却碰倒了案上的水盂:34;谢大人切勿听此等小人胡言,晋王殿下...34;
     34;住口!34; 谢渊猛然站起,乌纱帽翅带起一阵风,34;《大吴会典》卷二百零三写得明白,34; 他的手指划过《荒政辑要》的朱笔批注,34;预备仓粮调拔需凭户部勘合,34; 目光落在李通突然僵硬的肩膀上,34;你口中的晋王令箭,可有半张盖着户部印的文书?34;
     仓房的穿堂风掀起粮囤封条,露出底下未及掩盖的新粮袋角。阳光穿过梁柱间的蛛网,在谢渊青衫上投下斑驳光影,如同给这具挺直的身躯披上了件破碎的铠甲。而王顺跪在阴影里,只能看见那方绣着 34;天宪34; 二字的腰牌,在谢渊转身时闪过冷光 —— 那是都察院御史才有的威严。
     谢渊的目光随着逃窜的米鼠移动,见它们钻进东墙根的鼠洞。他蹲下身,指尖叩击青砖 —— 三块松动的砖下,露出尺许深的洞穴。玄夜卫用佩刀撬开砖石,裹着蜡油的油纸包滚落出来,封皮上的鼠咬痕迹犹新。
     34;带火。34; 谢渊接过卫士手中的火折,油纸遇热发出轻微的 34;滋滋34; 声,显是浸过防潮药。展开后,半幅泛黄的契约上,朱砂盖着 34;河南布政使司34; 的官印,在漏下的阳光里泛着妖异的红。
     34;这是什么?34; 谢渊的声音像冰锥刺进仓房。
     王顺的额头砸在虫蛀的地板上,木屑扎进眉心:34;大人饶命!去岁冬至,布政使司刘大人的亲随,34; 他的目光扫过县丞李通,后者腰间的玉佩正随着呼吸轻颤,34;带着鎏金令箭来,说晋王属官急需粮秣,34; 喉结在补丁摞补丁的吏服里滚动,34;还说... 说事后按三钱一石补新粮,34; 他突然指向粮囤,34;可送来的却是染了硫磺的...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住口!34; 县丞李通的鸂鶒补子剧烈起伏,官靴碾碎地上的粟米,34;贱吏敢攀扯宗亲,该当何罪?34;
     谢渊冷笑,将契约拍在布满鼠痕的木案上:34;《大吴会典》卷二百零三,34; 他的手指划过 34;预备仓粮非勘合不得调拔34; 的朱笔批注,34;借粮需经户部画押、兵部备案,34; 契约在风中掀起一角,露出背面的收粮人签字,34;此契只有布政使司印,34; 他突然逼近李通,34;却无半张户部勘合,34; 袖中翻出的购硫账册拍在案上,34;镇刑司出库单上的硫磺数目,34; 指腹碾过模糊的官印,34;刚够染十万石新粮!34;
     李通的沉水香突然变得浓烈,他后退半步,袖中露出半截鎏金令箭:34;晋王为河工借粮,也是为了...34;
     34;为了河工?34; 谢渊抓起案上的试水陶碗,染黄的水泼在契约上,朱砂印迅速晕开,34;河工借粮该用白麻纸,34; 他指着褪色的宣纸,34;而不是晋王私用的洒金笺,34; 又抖开账册,34;三钱收粮八钱卖,34; 目光扫过王顺,34;差价银十万两,34; 顿了顿,34;是不是都进了布政使司的私账?34;
     仓房的穿堂风掀起粮囤封条,露出底下崭新的麻袋 —— 袋角绣着的麒麟纹,正是晋王府的徽记。王顺盯着地上的硫黄粉末,突然哭号起来:34;大人,他们说只要听话,就能补仓吏缺... 还说镇刑司的人每月都来查...34;
     李通的令箭脱手而出,砸在谢渊脚边。谢渊望着他煞白的脸,想起刚才米鼠避开的染霉粮 —— 原来最可怕的鼠患,从来都不在仓房的梁柱间,而在穿官靴的人心里。他捡起令箭,鎏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却照不亮契约上那滩浑浊的黄水。
     三日后,河南布政使司公堂。阳光透过雕花槅扇,在公座前的金砖上投下孔雀补子的阴影 —— 布政使刘焕端正襟危坐,三品官服上的孔雀翎毛根根分明,却掩不住眉梢的戾气。
 

第321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贪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