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九月初一,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尽,立政殿的铜兽首门环已凝着薄霜。
李世民握着一卷《贞观政要》,墨迹未干的34;民为邦本34;四字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忽闻屏风后传来压抑的咳嗽声,手中狼毫猛地在宣纸上洇出墨团。
34;皇后可是又着凉了?34;他疾步绕过云母屏风,却见长孙氏斜倚在湘妃竹榻上,藕荷色寝衣下隐约可见嶙峋锁骨。
案头的药碗腾着袅袅白雾,混着她鬓边的龙脑香,在殿内织成缠绵的愁绪。
长孙氏勉力撑起身子,指尖抚过丈夫眼尾新增的细纹:
34;陛下昨夜又批阅奏章到子时?34;她的声音轻得像窗外飘落的梧桐叶,34;臣妾这副身子,怕是撑不到今冬赏雪了。34;
李世民骤然攥紧她的手,龙纹袖口扫落案上的琉璃盏。
清脆的碎裂声中,他红着眼眶摇头:34;太医署说你不过偶感风寒,待入了春......34;
34;陛下莫要骗臣妾。34;长孙氏将脸埋进他掌心,感受着帝王之尊独有的茧子,34;
这些年能陪着陛下重整山河、看着贞观之治初成,已是臣妾毕生所愿。34;她抬眸望向梁间悬着的《女诫》,绢帛上的字迹被岁月晕染得模糊,34;
臣妾死后,无需另建陵寝,就择昭陵一处山洞薄葬。劳民伤财之事,最是折损国运。34;
李世民喉间泛起腥甜,强行咽下涌上来的酸涩。
殿外突然传来更漏声,惊起檐下栖息的寒鸦。长孙氏轻轻咳嗽着,指尖抚过他腰间的九龙玉佩:
34;还有一事相求——承乾虽生性莽撞,但请陛下看在嫡长子的份上,莫要轻易废储。34;
34;朕答应你。34;滚烫的泪珠砸在她手背,洇湿了绣着并蒂莲的袖口 。
34;兄长......34;长孙氏忽然望向殿外,声音陡然清亮。屏风外的长孙无忌身形微晃,携着太子李承乾疾步而入。
看到母亲病容,李承乾34;扑通34;跪在榻前,玄色衣摆扫过满地琉璃碎片。
长孙无忌颤抖着执起妹妹的手,却触到一片冰凉。记忆中那个在玄武门为将士鼓舞士气的少女,此刻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
34;妹妹放心,34;他哽咽着低头,朝冠上的明珠在泪光中闪烁,34;无忌定会辅佐太子,守好这大唐江山。34;
李承乾伏在母亲膝头泣不成声,长孙氏颤抖着抚摸他的发髻:
34;承乾,你是太子,日后要学着宽仁待下。对兄弟姊妹......34;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咳嗽,帕子上绽开点点红梅,
34;莫要重蹈前朝覆辙......34;
晨光终于刺破云层,将立政殿的飞檐染成金色。长孙氏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忽然露出释然的笑。
她想起初嫁时与李世民共骑一匹白马,穿过朱雀大街的热闹场景。如今山河已安,她也该去了。
34;陛下......34;她最后一次握紧丈夫的手,声音轻得像飘落的秋叶,34;这盛世,臣妾看到了......
贞观十一年深秋,长安城的晨雾裹着霜意,将朱雀大街浸染成一片素白。
立政殿的铜铃在寒风中呜咽,三千宫女素衣执绋,白麻帷幔如倾泻的银河,从太极宫漫向皇城角楼。
张起灵立在千牛卫戍守的朱雀门外,望着空中飘散的纸钱,玄色甲胄上落满细碎的霜花。
三日前,他曾隔着宫墙听见太宗皇帝撕心裂肺的哭喊。
那时更漏声里,无数宫人提着白灯笼匆匆而过,烛火在寒夜里明明灭灭,恍若即将熄灭的星子。
此刻皇城上空盘旋的乌鸦发出凄厉啼叫,似是应和着宫中传来的《薤露》挽歌,将整座城池都浸在悲怆之中。
34;中郎将,陛下扶柩至昭陵了。34;副将的声音裹着寒气。
张起灵望向西北方,那里新起的山陵正被薄雾笼罩,想起长孙皇
第10章 长孙皇后之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