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张起灵:在下张伟字益达[1/2页]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隐城的驼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含元殿的梁柱上还萦绕着昨夜檀香的余韵,李隆基刚与玉真公主低语了几句,见她眉宇间愁绪稍解,便抬手对身旁内侍吩咐:“去,传国师袁天罡到含元殿来。”
     内侍应声退下时,玉真公主正捻着腰间的玉佩,轻声道:“皇兄真要……”李隆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朕也好奇。”
     话音未落,殿外已传来脚步声。不同于寻常朝臣的拘谨,那脚步声沉稳中带着几分道者的清逸,不多时,一道身影便出现在殿门处。袁天罡依旧是那身文武袖,脸上玄铁面具,只露出一双深邃锐利的眼睛,走到殿中便躬身行礼,声音透过面具传出,带着些微沉闷却依旧清晰:“臣袁天罡,拜见陛下。”
     李隆基靠在龙椅上,目光在那面具上打了个转,随即笑道:“国师不必多礼,起身吧。”他指了指旁边的锦凳,“坐吧,朕找你,也不是什么急事。”
     袁天罡谢恩后落座,指尖轻轻搭在拂尘柄上,静待下文。果然,李隆基呷了口茶,慢悠悠开口:“朕听说,国师近来来了位客人?还是位故人?”
     袁天罡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欠了欠身道:“陛下消息灵通。确有一位这些日子在三清殿会面,不过是与臣论些道法、谈些旧事,都是些琐碎小事,倒惊扰了陛下耳目。”
     李隆基闻言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几分了然:“既是能与国师论道的人,想必不是寻常之辈。正好,朕打算下月东巡,体察沿途民情。国师不如让这位故人随驾同行,也让朕瞧瞧,能入国师眼的,究竟是何等人物。”
     这话看似随意,却带着帝王的决断。袁天罡略一思忖,便起身躬身:“臣遵旨。臣这就回去告知,让他备好行装,听候陛下差遣。”
     李隆基满意颔首,转头看向一旁的玉真公主,语气带着几分戏谑:“你看,朕这不是随了你的意?”
     玉真公主脸上顿时绽开笑意,起身福了一礼,声音轻快如铃:“谢皇兄。”
     袁天罡立在一旁,面具下的嘴角微微牵动。他知道,这场东巡,怕是不会像表面这般简单了。
     安康坊深处的那处宅邸,总带着几分与世隔绝的静谧。院墙爬满了青藤,檐角挂着的铜铃被午后的风拂得轻响,却衬得院内愈发安静。
     张起灵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枚古老的青铜环,目光落在院角那株半死不活的老槐树上,不知在想些什么。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他脸上,明暗交错间,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
     娜仁抱着膝坐在不远处的石阶上,手里把玩着一颗圆润的石子。她看了张起灵好几眼,见他始终沉默,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将石子抛起又接住,发出轻微的磕碰声。这几日她总觉得体内有股热气乱窜,想来是那不死药的药力还在翻涌,只是见张起灵一脸沉凝,便没敢多言。
     忽然,院外传来几声极轻的叩门声,不似寻常访客的动静。张起灵抬眼的瞬间,一道黑影已如鬼魅般掠过墙头,将一封封蜡的信笺轻轻放在了廊下的石桌上,随即又悄无声息地隐入了巷陌。
     张起灵起身拿起信笺,指尖一捻便挑开了火漆。信纸是寻常的桑皮纸,上面只有四个遒劲的小字:随驾东都。
     他看完便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看着纸页蜷曲成灰烬,才淡淡吐出四个字:“随驾东都。”
     “东都?”

第10章 张起灵:在下张伟字益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