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上阳宫。
雕梁画栋的大殿内,檀香袅袅。李隆基身着明黄常服,斜倚在铺着软垫的龙椅上,目光落在阶下的宰相张说身上。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带着几分赞许开口:“张卿,朕听说你主持编撰的《大唐六典》已成?”
张说身着紫色官袍,闻言躬身一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陛下今日召他,竟是先问起这部典章?他定了定神,恭声道:“回陛下,正是。书稿已大致完成,只待陛下过目审定。”
李隆基朗声笑了起来,抬手示意他平身:“卿不愧是我大唐的柱石,此事办得妥帖。”他顿了顿,见张说神色依旧恭谨,又道,“卿今日来,想必不只是为了典章之事吧?”
张说这才上前一步,双手捧着一卷奏折递上:“陛下明鉴。臣这里有一道关于边疆的奏折,恳请陛下圣裁。”内侍接过奏折呈给李隆基,他展开细看,眉头随之一挑:“裁撤冗兵,改用募兵制?”
“正是。”张说抬头,语气恳切,“陛下也知,自高宗朝以来,沿边戍兵日渐冗余,不仅耗费粮草,兵士久戍思归,战斗力也大不如前。臣以为,可裁撤二十万戍卒,只留精锐;腾退的兵源归农,还能缓解‘兵农矛盾。至于募兵制,虽需朝廷出钱养兵,却能招到愿为大唐效死的勇士,战斗力远胜府兵。”
李隆基指尖在奏折上点了点,沉吟道:“裁撤冗兵是好事,可募兵制对国库压力不小啊。”
张说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声音也扬高了些:“陛下大可放心!自陛下即位,励精图治,如今我大唐四海升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库的积蓄,足够支撑募兵之费。”
李隆基听罢,眼中精光一闪,重重一点头:“好!朕准了。”
后宫,武惠妃的寝殿内。
熏香漫过精致的妆奁,武惠妃斜靠在软榻上,指尖捻着一方绣帕,轻轻叹了口气。她入宫多年,生的几个孩子都没能留住,如今只剩一个幼子,还被她悄悄送出宫,托给李隆基的大哥李宪抚养——宫里的阴私太多,她不敢再让孩子留在身边冒险。
“唉……”她放下绣帕,看向侍立一旁的侍女小怜,“对了,皇后那边如何了?”
小怜垂着头,低声回道:“禀惠妃娘娘,皇后自被废后,便被陛下关在冷宫,再无音讯。”
武惠妃端起茶盏,指尖划过温热的杯壁,声音淡得像一层薄冰:“陛下过几日便要回长安了,皇后之事……你告诉哥奴那边的人,务必处理得干净些,别留下半点痕迹。”
小怜心头一凛,忙躬身应道:“是,奴婢记下了。”
李府,书房。
李林甫正悠哉地坐在窗边的梨花木椅上,手中端着一盏雨前龙井,目光漫不经心地望着院中海棠开得正盛的花枝。他手指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忽然,一阵极轻的风声掠过,一个身着黑衣的人影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单膝跪地,凑到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李林甫听完,眼皮都没抬一下,只从鼻腔里哼出两个字:“照办。”
黑影应声,身形一晃,便消失在窗外的阴影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冷宫,残阳如血。
王氏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枯坐在冰冷的石床上。见有人推门而入,她猛地抬头,眼中迸出刻骨的恨意,冷笑道:“是武云儿那贱人让你来杀我的?”
黑影面无表情,既不承认
第15章 异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