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洛阳城被一层喜庆的热浪包裹得严严实实。咸宜公主下嫁卫尉卿杨洄的喜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通往公主府的朱雀大街从清晨便被看热闹的百姓与送亲的仪仗堵得水泄不通。
金吾卫的骑士们身着亮银甲胄,手按腰间横刀,在人群中奋力维持着秩序,可此起彼伏的欢呼与唢呐声依旧像潮水般涌来,将这座古都的夏日搅得格外热闹。
杨洄乃唐中宗外甥,出身弘农杨氏,与皇室联姻本就是天作之合。此刻的公主府内更是张灯结彩,红绸如霞,廊下悬挂的宫灯随风轻晃,映得满院牡丹都添了几分喜色。
杨玉环穿着一身簇新的粉色襦裙,裙摆上绣着缠枝莲纹,跑动间裙摆翻飞,像只翩跹的粉蝶。她本就是临时被选为花童的,此刻正站在咸宜公主身侧,手里捧着盛满花瓣的鎏金托盘,好奇地打量着往来的宾客。
咸宜公主正拉着她说话,指尖轻点她的发髻:“玉环你瞧,这珠花衬得你越发水灵了,不愧是我挑中的花童。”杨玉环被夸得脸颊微红,刚要说话,却见廊下转来两道身影——正是寿王李瑁与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那男子身形挺拔,眉目清冷,腰间悬着一柄无鞘的古刀,正是张起灵。
“兄长!”咸宜公主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去,目光在张起灵身上转了转,带着几分敬畏与好奇,“这位就是父皇和母妃常提起的张先生吧?”张起灵微微颔首,李瑁已笑着接口:“正是张先生。对了,妹妹身边这位是?”
咸宜公主拉过杨玉环,语气里满是得意:“这是驸马的族人杨玉环,今日的花童,皇兄觉得如何?”李瑁的目光掠过杨玉环,却见她的视线若有若无地飘向张起灵,不由得笑道:“张先生似乎认识这位姑娘?”
张起灵的声音平淡无波:“姑且算是我的弟子。”
这话一出,李瑁与咸宜公主都愣了愣——谁不知这位张先生来历神秘,连父皇都要敬他三分,竟会收一个杨家少女为徒?正惊讶间,院外传来内侍尖细的唱喏:“惠妃娘娘驾到——”
武惠妃一身鸾鸟纹锦袍,在宫女簇拥下走进来,咸宜与李瑁立刻上前行礼。武惠妃笑着扶起女儿,目光扫过院中,很快落在张起灵身上,又瞥见他身旁的杨玉环,不由得暗赞:这姑娘生得确实周正,眉眼带俏,体态也丰腴合度,是个有福气的模样。
杨玉环却趁这空档凑近张起灵,小声道:“先生,娜仁姐姐原说要来观礼的,前几日还说功法快有突破了,可我昨日去找她,她的住处却空了,人不知去了哪里。”
张起灵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沉默片刻,才缓缓道:“无妨,娜仁向来有主见,许是寻地方闭关了。”
话音刚落,远处已传来皇帝的仪仗声,咸宜公主握紧杨玉环的手,笑道:“吉时快到了,我们去前院吧——今日这场婚礼,定要让全城人都记住。”
吉时一到,咸宜公主的大婚仪式在鼓乐齐鸣中拉开帷幕。红绸铺就的长道从府门直抵正厅,两侧宾客云集,皆是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玄宗李隆基端坐主位,看着女儿身着嫁衣、与杨洄并肩行礼的模样,满面笑意,当场便对身旁的内侍朗声道:“传朕旨意,咸宜公主食邑加五百户,共一千户,以贺今日之喜!”
满场顿时响起山呼万岁之声,咸宜公主眼眶微红,与杨洄再次叩首谢恩。礼乐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这场皇家婚礼的盛况推向了顶点,连天边的晚霞都似被染上了几分喜气。
翌日,晨光透过窗棂洒进惠妃宫中,武惠妃正斜倚在软榻上,听咸宜公主说些昨日婚礼的趣事。说到兴起处,咸宜忽然笑眼弯弯:“母妃,昨日皇兄看玉环的眼神可不一样呢,那目光黏在人家身上好几回呢。”
&nbs
第36章 李瑁与杨玉环的初次见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