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生确定了未来要大力发展东大集团。那么自己毕业之后的去向,除了去部委之外,最好就是留在p大。
原因很简单,p大也是东大集团的一个股东,虽然在赵海生的操作之下,占股比例不高,但是很多p大人都在东大集团里面。如果赵海生和穆洋都留在p大,那么东大集团和p大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赵海生不管校方是不是有这个心思,以钟珊珊的逻辑来推理,p大领导层都是体制内逻辑,看不上经济利益。他们要的是名,这一点很重要。
赵海生给温之乎提了搞试验班的建议之后,没想到温之乎的反应特别强烈。
“这个想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温之乎的眼睛瞪得好大。
“对。实际上钱大师的世纪之问我也在思考,这件事已经考虑了很久。”赵海生一边说,感到口渴了,发现竟然没有人倒水。
靳迎春这才尴尬一笑,连忙跑去倒茶。白静茹让穆洋坐好,也起身去帮忙,不过明显不想走,想听赵海生的讲话。
“泡那个竹壳茶吧。”白静茹终究没起身,只是指挥靳迎春。
“我虽然是中文写的,但是看书比较杂。文科类的书籍,文史哲以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书基本都看过一些。而且不是我夸口,我现在也算取得了一些成绩。”
赵海生先总结了一下,当他说到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点头,连温之乎都不例外。
“本来我觉得自己的经验也许没有多大用,可是最近看了李担当写的文章之后,受到了启发。温老师也许没看李担当的文章,他对于人口问题研究的比较深,而且立论比较大胆,提出了几个很有见解的论点。有的实际上很容易验证,比如他提出如果现有的一孩政策继续持续的话,边省在一代人的末期,就会出现变故。”
温之乎没看过李担当的新书,听着有点莫名其妙。赵海生顺手拿过一本李担当新出的书,递给了温之乎。
温之乎接到之后说道,这个我回去再仔细看吧。咱们先说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也受了他的影响。他的人口问题不但和民族结合了起来,还和社会心理以及家庭结构结合了起来。比如说一孩社会会影响到教育方面,可能会出现弃婴,同时也可能促进男女平等。”
“我的体会就是他的很多看法,其实是跨专业了。李担当虽然是社会学的,但是他的文章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几个学科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我就想到,我之所以能在学习阶段就和大家一起建立东大集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也融合了好几个专业的知识。”
“对于未来,我的思考就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想培养大师,那么在本科阶段,在文科来说,就不适合分专业。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这些现代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大家都需要学习。”
“至于专业深造,完全可以在本科以后再继续分方向。所以我就想向系里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咱们不如搞一个试验班,文科搞一个文科实验班,理科搞一个理科实验班。”
“文科试验班完全可以由中文系挑头嘛,哲学、历史系都太小了。至于理科,石校长估计也挺感兴趣。”
赵海生正在说着,靳迎春端着茶过来了。白静茹看了,马上过去接了过来,和靳迎春一起给大家分别放好了茶。
温之乎闻了一下茶味,高兴地说:“这个好像是我家乡的竹壳茶,还是我老乡端过来的。难得。”说着,在桌子上轻轻敲了敲手指头,以示感谢。
“海生哥只喜欢绿茶,我就准备
第523章 一百万个可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