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愚蠢?到底谁愚蠢?教科书上早就说了,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泥土,古埃及人不需要肥料,就能得到肥沃的良田。所以埃及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于是就和古雅典进行了贸易。”
     小眼镜说着,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书呆子!”赵海生说道。
     “河水泛滥能带来肥沃的良田?这句话你自己说三遍,然后再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想一想,看还有没有第二个这个例子?如果没有的话,你觉得这一点还可信吗?”
     “海生哥。”白静茹突然小声地叫了一声。
     “怎么啦?”赵海生连忙走了过去,白静茹趴在他耳边,小声说道:“高中历史教科书上好像是这么说的。”
     赵海生听了之后,反而笑了起来,捏了一下白静茹的脸蛋,说道:
     “看来所谓的学者和你的判断差不多嘛。你不是研究这个的,这个错误可以原谅。”
     白静茹没有坚持,反而对赵海生大声说道:“我就知道海生哥肯定更有道理。至于河水泛滥形成良田,我也没有见过。在我们粤省,如果河水泛滥,那些水淹地好几年都缓不过来呢!”
     赵海生马上竖起了大拇指,心想没想到白静茹还这么给力。他也马上说道:
     “看看,学者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反倒是小茹这样非专业的学生还有基本的判断。实际上,现代埃及人也是这么判断的。”
     赵海生看了一眼小眼镜,大声说道:“为了防止尼罗河泛滥,现代埃及人专门请了英国人,在距离首都开罗700公里的上游,先后修建了两座大坝,名叫阿斯旺大坝,这个水坝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尼罗河水流,防止河水泛滥。可以说,自从1960和1971年两座水坝建成之后,尼罗河的泛滥问题才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埃及的粮食产量也节节升高了。”
     说完这些基本事实之后,白静茹高兴了呼喊了一声。
     小眼镜张了张嘴,想反驳自己实在没有资料。
     赵海生也没有理睬他,而是对大家说道:“所以从这些资料看来,古埃及人一是没有粮食出口。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会影响粮食产量。再加上埃及到雅典也没有有力的运输工具,即使埃及有粮食,也无法运送到雅典。”
     “而最后一点,那就是雅典根本也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进口粮食。在粮食运输不便的古代,雅典根本没有产生文明的土壤。”
     “农业时代的文明,只有农业发达,聚集人口足够多,才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比如打造农具的冶炼业,制作生活用品的陶瓷业,此外还有纺织业等等。这些在雅典都看不到,雅典没有足够的农产品,现代考古也没有发现雅典有其他产业。”
     “我们退一步来说,即使雅典能进行贸易,他拿什么贸易啊?”
     赵海生话音刚落,小眼镜就回答道:“雅典的酿造业很发达,有葡萄酒,另外还有橄榄油。这两项就足够支撑了。”
     赵海生哈哈一笑,说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其实雅典的问

第575章 学者的责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