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在巨大的银幕上激烈碰撞。
翡翠宫的古朴砖瓦在劲风中震颤,碗碟碎裂声、瓦片飞溅声、粗重的喘息声与凌厉的破空声交织成令人血脉贲张的交响乐。
镜头中央,体型圆润、动作却出奇迅捷的阿宝,正将他从乌龟大师、师父那里辛苦习得的种种功夫技巧,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施展出来。面对功夫通神、力量滔天的残豹,他竟未如想象中那般一触即溃。
那圆滚滚的身躯不再是笨拙的象征,反而成了卸力、闪转腾挪的优势。
他没有采用教科书般的严谨招式,而是将笨拙转化为一种出其不意的节奏,一个后滚翻躲开致命的爪击,顺手抛出的擀面杖竟精准地打中残豹的鼻尖。
他用滑稽的表情干扰对手的专注,又在下一秒以惊人的爆发力施展出一个虎鹤双形中蕴含精髓的推掌,逼得大龙踉跄后退数步。
一时间,竟然与残豹打的难解难分。
“powerful!”
“wow~”
紧接着,一声更长、更由衷的惊叹从后排响起,像涟漪般扩散开来。
转瞬间,整个放映厅像是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惊叹声、倒吸冷气声、急促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化作一片密集的嗡嗡回响。
阿宝与残豹,这看似力量悬殊的对决,竟演变成一场令人屏息凝神的、势均力敌的缠斗!每一个惊险的闪避,每一个看似巧合却蕴含深意的化险为夷,每一次将食物转化为战斗道具的机智,都精准地搔到了观众期待的痒处。
影院之内,导演马克·奥斯本脸色涨红,此刻却全然顾不上银幕上的激战,他的脸颊像熟透的番茄般涨得通红,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
杰克·布莱克,则是截然不同,反而十分享受这种感觉。
冲着观众们频频致意。
“现在…现在就要站起来吗?”马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紧绷和犹疑。
杰克·布莱克没有看马克,甩了一句,“一会儿电影结束,他们可能就走了。”
“对哦。”
于是只要观众们惊呼,他们两个就站起来。
跟俩大傻子一样。
下面的观众们却是没有丝毫的陌生与晦涩。
《功夫熊猫》能在北美打开市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
什么是他们的价值?
好莱坞的那套“个人英雄主义”、“成长弧光” 的审美偏好。
观众无需理解东方文化背景,就能快速代入主角的情感历程。
在北京方面,虽以中国功夫、熊猫、道教哲学以 “气”“阴阳”为核心元素,但并未将其塑造成晦涩的 “异域奇观”,而是用通俗化方式解读。
功夫被简化为 “坚持与热爱” 的载体,阿宝靠对功夫的痴迷突破身体限制。
“神龙秘籍” 的真相是空白的暗合 “自我认同” 的西方价值观。
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
熊猫、太极、古建筑等视觉符号更多的是作为 “文化点缀” 存在,既满足观众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又不构成理解障碍。
西方的这群观众,最喜欢的“真实感”和“亲和力”,阿宝有完美的契合。
阿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强者”—— 他肥胖、笨拙、贪吃,甚至因自卑而逃避责任。
这种 “接地气” 的设定让观众感到亲切。
他的挣扎,“我配不上神龙大侠的身份”。
面对师父的质疑时的退缩的脆弱,与普通人在现实中面临的自我怀疑何其一致。
相比 “天生强大” 的英雄,
第492章 火爆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