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杨帆说完,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
     这些规矩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严苛,但在这个只要吃饱饭就算是小康社会的时代,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此时大家眼中精光四射,一时间气氛有些热烈。
     居然能有机会授官身,这可是光耀门楣的好机会。
     而得以授八品官职的王玄策与薛仁贵更是激动万分。
     要知道,大多数州县官员干一辈子也只是八品官呢。
     当初他们一人落魄连饭都吃不下,一人快要病死,如今直接授予八品高官,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扫了一眼激情四射的众人,杨帆暗暗点了点头。
     正所谓有追求才有动力,他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然都是一条咸鱼那还怎么行。
     思考了一会儿,王玄策一脸敬服地道:“保甲之法弭盗贼、缉逃人、均力役、睦乡里、课耕桑、寓旌别,公子奇思妙想也,此法太玄妙了!”
     奇思妙想?
     玄妙?
     杨帆不由一阵脸红,嘴角抽了抽,毕竟是窃取了他人成果,况且只是一个保甲制度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这种制度在秦汉之时就已经有了源头,只是不完善而已。
     秦汉时期的‘闾制其实就有保甲法的影子。
     秦汉时期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闾正、族正。
     所以说,保甲法与闾制有相通之处。
     据杨帆推测,王安石的保甲法可能就是根据秦汉时期的闾制改进来的。
     保甲法由王安石始创后,传至清朝发展到极致,保甲制度甚至在民国都还在使用,然而效果却不是很好。
     可对于初建的骏扬坊,小范围使用,保甲法却是好制度,它可以在解决乡里纠纷、劝导、教化乡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保甲制度其弊端却也很明显,不能大力推广,因为它限制了人员与资源的正常流动。
     如果国家大力推广、长期使用,会成为国家征收税收以及征兵的阻碍,甚至会滋生腐败之风,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毒瘤。
     保甲法在前世的争论很多,梁启超与胡适之两人把王安石的变法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
     认为其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改革运动,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
     反正是各有利弊!
     那杨帆为什么拿出来用呢?
     其实他也是迫于无奈,上万人汇聚在一地,必然良莠不齐,不乏作恶之辈。
     比如王孝杰的养父。
     这些人混在其中,有的知情人怕事,有的知情人懒得管,更多的是怕惹祸上身,所以很难将这些人辨别出来。
     长此以往,必然乱成一团无法管理,甚至会让一些人心生间隙。
     如此一来,杨帆构建的这一试验基地就将会从内部崩塌,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如果没有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必将挺身而出。
     保甲制度就有这样的好处,若是一甲之中有人为恶,则其余九户连坐,试问这九户如何敢不揪出作恶者,或者一起抵抗作恶者!
     虽然保甲制度在这时候是很先进的,但它却没有生存的土壤。
     自古以来,华夏讲究宗亲传承、讲孝义、讲人情的国度,容易因宗亲等原因形成包庇,所以很难长期生存下来。
     在杨帆看来,其实保甲法更适合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实施。
     因为西方人宗族观念较差,人与人之间的情义相对淡薄,这就能给保甲法生根发芽提供很好的土壤。
     当然,在这时代,保甲制度绝非一无是处,它还是很先进的变革,更重要的一点,它能动摇宗族的传承模式。
     保甲法与宗族之法可谓是天然对立,幸好这些人大多都是四面八方招来的,相互之间几乎都不认识,所以杨帆这才敢大胆使用。
     因为他明白有条不紊的管理对于效率的重要性,他也需要骏扬坊快速稳定下来,更明白

第189章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