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岩三人跟着田华在各个车厢转了一圈。发现每个车厢都坐了不少人,大多车厢都坐了一半的人。由于对历史的了解严重不足,郑岩不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正常情况。
     在田华准备往回走时,郑岩跟在旁边,询问了一句:“田同志,刚刚跟着您在每个车厢转了一圈。我发现没有一个车厢是坐满了人的。像这样的情况,列车是不是可以减少几节车厢?”
     田华:“是会减少,不过不是现在。每年从四月初,减少两节车厢。十一月初增加两节车厢,在小年之前,还会准备几节备用车厢。如果乘客过多,每辆列车都会增加到十四节车厢。
     平常时候坐火车的,都是工厂、公司和政府的工作人员。
     现在国家每个城市都在搞建设,办工厂。很多人会在元宵节前后外出找工作,有些人更是会坐火车去别的城市寻找工作。这些人都会在小年前后,坐火车回家。”
     郑岩听出不对的地方,疑惑道:“田同志,您没说错吧?既然每个城市都在搞建设,办工厂。那他们怎么不在自己的城市找工作?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没工作的人。他们去别的城市,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如果没找到工作,岂不是浪费了车票钱和食宿钱?”
     田华笑着摇摇头:“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有一次我问过一位大叔,他告诉我,他们都是来自乡下的,在地里刨食,根本就养活不了一家人,只能去城里碰碰运气。
     工厂的工作他们不一定找到,工厂建设时,他们去干卖力气的活,还是有的。除非是专门干泥瓦匠的,否则城里没几个人愿意去工地干活。”
     “农民工。”郑岩本能的说出这三个字。
     田华诧异的扭头看向郑岩,“农民工?你说的对,他们就是一群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农民工。”
     郑岩回头看向身后的车厢,又转头看向前面的车厢。现在坐火车的农民工很少了,大多都是有工作的人,他们坐火车是有事去出差的。
     如果这里面有农民工,应该是没找到工作,回家去农忙的。
     记得听说过一句话(农村包围城市),难道不止是抗战时期?在国家恢复生产,建设工业时,也使用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说法吗?
     可是在六十年代,好像还有(上山下乡)的事情发生。
     在抗战时期,需要农民起义。在国家恢复生产,建设工业,需要农民出力。难道在六十年代,工业稳定了,不需要再搞建设,而城里的劳动力过剩时,又需要农民承担压力吗?
     郑岩不知道历史中,都发生过什么事。只是单纯的觉得,农村的农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承担了太多太多。
     回到餐厅车厢时,范长青他们已经睡着了。郑岩四人没有再聊什么,准备趴在餐桌上眯一会。
     下午五点,田华看着郑岩,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郑岩奇怪的问道:“田同志,您这是怎么啦?有什么事,您直说。”
     田华扭头看向正在聊天的范长青和老郑。方云同刚刚去车厢巡视了。
     回头低声道:“石头同志,晚上您还做饭吗?”

第264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