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9章 部里的钱批下来了[1/2页]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狮城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良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
     特殊手段?
     前世在国家重大装备办的经历,让他接触过不少技术转让和产业合作的案例。
     很多时候,资金紧张的项目都能通过预期收益来撬动更多投资。
     “老李,我有个想法。”沈良转过身,“既然部里对咱们的技术这么看重,那能不能提前预支一部分产业化收益?”
     李明华愣了愣:“预支?这个...恐怕不好办。”
     “不是白拿。”沈良从抽屉里翻出一个笔记本,“你看,按照我的测算,这套连铸技术一旦推广,每年能为国家节省钢材损耗至少十万吨。”
     他快速在纸上写下几个数字。
     “十万吨什么概念?按现在的钢材价格,至少值两千万。咱们要的这点启动资金,九毛一牛。”
     李明华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看,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有道理!但关键是怎么说服上面。”
     沈良站起身走向门口:“这事交给我。明天我亲自去趟部里。”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冶金工业部大楼里,走廊很长,脚步声回荡在静谧的空气中。
     “沈同志,部长在等您。”秘书引着沈良走进办公室。
     部长王建国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脸上写着常年操劳的痕迹。
     “小沈啊,听说你们那边遇到困难了?”王建国放下手中的文件,“资金不够用?”
     沈良点点头:“确实有些紧张。但我今天来,不是要钱的。”
     王建国眉毛一挑:“哦?”
     “我是来谈合作的。”沈良掏出准备好的材料,“部长,您看看这个。”
     王建国接过材料,一页页翻看。越看脸色越严肃。
     “你这个数据可靠吗?”
     “绝对可靠。”沈良语气很坚定,“不仅如此,这只是保守估计。如果技术继续优化,节省的成本还能更高。”
     王建国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拿起桌上的电话。
     “小刘,你过来一下。”
     很快,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是我们计划司的刘处长。”王建国介绍道,“小刘,你看看这个材料,算算账。”
     刘处长接过材料,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起来。
     十分钟后,他抬起头:“如果数据属实,投入产出比确实很诱人。”
     王建国这才露出笑容:“小沈,你想要什么形式的合作?”
     “很简单。”沈良早就想好了方案,“部里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后续的产业化开发。前期投入算作研发成本,从未来收益中分期回收。”
     这个提议让王建国眼前一亮。
     既解决了当前的资金问题,又能让部里在技术产业化中获得长期收益。
     “具体怎么操作?”
     “成立一个技术开发公司,部里占股40%,我们厂占股60%。前期投入100万,部里出60万,我们厂配套40万。”
     沈良的话让刘处长倒吸一口气。
     100万在1980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两百年的工资。
     但王建国却显得很平静:“这个数额...确实不小。但如果真能产生你说的效益,倒也值得一试。”
     “部长英明!”沈良心中暗喜,“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保证在半年内完成技术攻关。”
     王建国站起身走到窗前:“小沈,我欣赏你的魄力。但话说在前头,如果半年内拿不出成果,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沈良毫不犹豫地点头:“担得起!”
     从部里出来,沈良感觉浑身轻松。
     资金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技术攻关。
     回到厂里,李明华正在车间里和工人们讨论生产问题。
     “老李,好消息!”沈良走到他身边,“部里同意了。”
     李明华瞪大眼睛:“真的?100万都批了?”
     “不仅批了,还要成立合资公司。”沈良压低声音,“咱们这下可是鸟枪换炮了。”
     李明华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但马上又冷静下来。
     “老沈,压力也更大了。部里这么大的投入,要是搞砸了...”
     “搞不砸。”沈良拍拍他的肩膀,“钢铁研究院的专家明天就到,咱们抓紧时间把技术方案再优化一遍。”
     第二天上午,两位专家准时到达。
     年长的叫张教授,五十多岁,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年轻的叫小赵博士,三十出头,精神头很足,一来就要看技术资料。
     “沈技术员,听说你们的连铸技术有重大突破?”张教授坐下后,直奔主题。
     沈良点点头,把准备好的图纸摊开。
     “两位专家请看,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方案。”
     张教授凑近仔细观察,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这个结晶器设计...很有意思。”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但这个角度是怎么确定的?”
     沈良心中一紧。
     这个角度是根据前世的经验确定的,当时并没有详细的理论推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通过大量实验确定的最优值。”他只能这样回答。
     小赵博士也凑了过来:“沈师傅,能给我们看看实验数据吗?”
     沈良感到额头开始冒汗。
     前世的记忆中确实有这些数据,但要说实验过程,那就完全是空白了。
     “实验记录...在整理中。”他硬着头皮说道。
     张教授和小赵博士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微妙。
     沈良意识到,光有结果没有过程,在这些专业人士面前是很难站住脚的。
     得想个

第379章 部里的钱批下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