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静坐在那略显昏暗的宫殿一隅,烛火摇曳,映得她面容上那股盘算之色愈发深沉。她微微眯起双眸,心中暗自思忖,只要永琰能够顺顺当当迎娶那嫡福晋,以皇帝往昔对她的几分情分,必定会恩准她从那清苦的五台山回宫。届时,她便能再度在这繁华宫廷中站稳脚跟,重掌那曾经属于她的荣耀与权势。
然而,她却浑然不知,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早已被权力的冷酷与无情浸染得铁石心肠。在皇帝那深邃如渊的眼眸中,江山社稷才是重中之重,宛如那巍峨高耸的泰山,压得一切儿女情长都显得无比渺小。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人,哪怕那人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他眼中,也不过是棋盘上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罢了。
尽管令妃心中对皇帝仍存着一丝不切实际的期待,仿佛那黑暗中闪烁的微弱烛光,可事实上,皇帝早已在心中下定决心,要立永瑚为太子。这一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皇帝在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重大抉择。皇帝深知永瑚的才能与品德,那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散发着令人信服的光芒。他坚信永瑚能够胜任太子之位,带领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让这大好河山在他的治理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因此,无论令妃如何绞尽脑汁地筹谋,如何费尽心机地算计,都无法撼动皇帝那如磐石般坚定的决心。永琰命中注定与那至高无上的太子之位无缘,他在这场残酷无情的权力角逐中,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宛如那舞台上被遗忘的龙套,只能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而令妃满心期待的回宫之梦,也终将如那梦幻泡影一般,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消散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她那满心的绝望与不甘。
终于,永琰最终被皇帝赐予了一个贝勒的爵位,随后便像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一般,被无情地逐出了皇宫。皇帝随意指定了一座由先帝朝臣的府邸改建而成的府邸,作为永琰的出宫府邸。这座府邸,曾经或许辉煌一时,那高大的门楣、精美的雕梁画栋,都见证着它往昔的荣耀。可如今,却已显得破旧不堪,那斑驳的墙壁、破败的门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无情。
永琰的侧福晋钮祜禄氏,虽出身名门,乃是太后的族人,本应在这深宫中有着一定的依靠。可惜的是,太后此时却远在五台山祈福,根本无法为她撑腰。钮祜禄氏独自站在这深宫的庭院中,微风拂过,吹起她那略显单薄的衣衫,她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无助与凄凉,在这深宫的勾心斗角中,显得有些孤立无援,宛如那飘零在风雨中的落叶,找不到依靠。
而满朝的重臣们,又有哪一个不是精明过人的人精呢?他们整日在朝堂上摸爬滚打,自然深知皇帝的心思和脾气。他们就像那敏锐的猎手,时刻观察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又怎会去轻易触怒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子呢?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个侧福晋而得罪皇帝,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那无疑是在自己的仕途上埋下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所以,当永琰迎娶侧福晋的大喜日子到来时,前来道贺的宾客却是寥寥无几。那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府邸,此刻却显得格外冷清。除了几个与他关系较好的兄弟外,就只剩下那些曾经依附于令妃的包衣大臣了。
这些人或许是看在令妃的面子上,才勉强来凑个热闹。他们站在那里,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敷衍与无奈,他们的心思,恐怕也并非完全是真心道贺,不过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来罢了。
十五阿哥永琪纳侧福晋,宾客稀少的消息如一阵冷风,迅速刮进了后宫。皇贵妃端坐在华丽的宫殿之中,听闻此讯,轻笑一声,那笑声里交织着几分对永琰处境的同情,以及在深宫浸淫多年后的无奈。进宫四十载,她在这勾心斗角、风云变幻的宫廷里摸爬滚打,早已深谙帝王的冷酷与无情。她事事谨慎小心,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就怕哪一天步了废后乌拉那拉氏的后尘,落得个凄惨下场。
随后,皇贵妃轻抬玉手,派人找来永瑚。不一会儿,永瑚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进宫殿,恭敬地站在皇贵妃面前,身姿挺拔,神色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稳重。
皇贵妃看着眼前的永瑚,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那目光仿佛在看着大清未来的希望。她缓缓开口,声音温柔却又不失威严:“永瑚,你去带着其他兄弟们去永琰的府邸为他庆贺他成婚纳侧福晋。”
永瑚微微皱眉,聪慧如他,虽对帝王的心思还难以完全把握,但还是忍不住说道:“额娘,皇阿玛摆明了不喜欢十五弟……这般去庆贺,会不会适得其反?”
皇贵妃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种历经宫廷风雨的睿智,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权谋与算计。她说道:“我和你皇阿玛夫妻快四十年了,我了解他。永瑚你记住,你皇阿玛喜欢兄友弟恭,你就装也得在你皇阿玛和满朝重臣面前装出兄友弟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宫廷之中,表面的和谐与团结往往比真实的情感更重要。你要让皇帝看到你的大度和宽容,让满朝重臣认为你是一个有仁君之风的皇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获得他们的支持。”
永瑚听了皇贵妃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领悟的光芒,说道:“额娘,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带着兄弟们去给十五弟道贺。”
皇贵妃满意地点了点
第12章 永琰开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