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使命
十二月的安城市,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拍打在玻璃窗上。西江酒店的大堂里暖气开得很足,孙少林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望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发呆。因为是星期一,店里暂时没有客人,厨师和服务员们忙完了手里的活,三三两两坐在大厅角落的圆桌旁玩斗地主。
“王炸!哈哈,我又赢了!”胖厨师老王兴奋地拍着桌子,脸上的肥肉随着笑声一颤一颤的。
“老王,你这手气也太好了吧?”年轻的服务员小李撇着嘴,不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
孙少林收回目光喜欢这样的氛围——轻松、自在,就像一家人。正当他准备起身去厨房看看时,酒店的大门被推开,三个穿着深色呢子大衣的男人走了进来。
“欢迎光临西江酒店!”前台的小青立刻站起身,职业性的微笑挂在脸上。
领头的男人约莫四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和善却不失威严的笑容。他环视了一圈大堂,目光最终落在孙少林身上。
“请问,您是孙少林先生吗?”
孙少林站起身,微微点头:“我是。您是……”
“我是市政协办公室主任陈瑞,”男人伸出手,“这两位是市委组织部的小张和市人社局的小谢。”
孙少林与他们一一握手,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市政协的人找他做什么?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尽管他今天只穿了一件普通的灰色毛衣。
“孙老板,我们这次来是想和您店里的工作人员聊聊您在公益事业方面的工作。”陈瑞开门见山,“市政协正在考虑增补您为市政协常委。”
孙少林愣了一下,随即摆手:“陈主任,您太抬举我了。我就是个开小饭店的,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哪敢当什么常委……”
“孙老板谦虚了,34;陈瑞笑着打断他,34;您在西城县和安城市的公益事迹我们早有耳闻,就连孙书记都知道。这次来,就是想实地了解一下。”
孙少林感到脸颊有些发热。他看了一眼围观的员工们,轻声说:“陈主任,要不我们到包间里谈?”
“不必了,”陈瑞摆摆手,“我们就是想和您的员工们聊聊。您先回避一下?”
孙少林点点头,转身走向后厨。经过小青身边时,他低声嘱咐:“好好招待几位领导。”
后厨里,孙少林靠在料理台边,心不在焉地翻看着今天的进货单。市政协常委?这个头衔对他来说太过遥远。他只是一个从西城县走出来的普通厨师,靠着祖传的手艺和一点运气,在安城市站稳了脚跟。至于那些公益活动,不过是出于本心——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冻红的小脸,看到环卫工人凌晨扫雪的身影,他总想做点什么。
大约半小时后,小青敲开了后厨的门:“孙老板,陈主任他们找你。”
回到大堂,孙少林发现员工们的表情都有些兴奋。陈瑞站起身,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孙老板,我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您这些年确实做了很多实事——给山区学校送温暖、为贫困儿童捐款、给环卫工人和执勤警察送早点、去福利院和养老院做饭……”陈瑞如数家珍,“市政协需要的就是您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孙少林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这些都是小事……”
“不,这些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陈瑞郑重地说,“对了,您有没有白色背景的寸照?所有程序都走完了,就差照片了。”
三天后,孙少林站在安城市政协大楼前,望着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深吸了一口气。他穿着妻子刘菲菲特意为他买的新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刚刚领到的市政协工作证。
“孙常委,欢迎加入我们的队伍。”陈瑞热情地握着他的手,“明天的城市建设专题调研,您一定要准时参加。”
第二天清晨,孙少林将店里的生意交给妻子,自己打车前往市政协。九点整,一辆大巴车载着二十多位政协委员驶向西城县。孙少林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从西城县到安城市,从一个小厨师到饭店老板,再到现在的市政协常委。命运有时真是奇妙。
“各位委员,我们即将到达第一站——西城县长乐路城市规范停车现场。”随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大巴车停稳后,孙少林跟着众人下车。雪后的阳光格外明亮,照得人睁不开眼。他眯起眼睛,看到前方一群人正围着一个正在讲解的年轻干部。那熟悉的背影让孙少林心头一跳。
“……目前已在16条道路两侧规划地上停车位2988个,地下停车位1272个,有效缓解了旅游季停车难的问题。”
&nb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七十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