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喜事
农历腊月二十七,清晨的寒气像一把无形的刀,刮得人脸生疼。林小华站在县政府大楼前,不停地跺着脚,呼出的白气在眼前四散开来。他抬手看了看表,八点四十五分,比预定出发时间晚了十五分钟。
“小李,车怎么还没到?”林小华皱着眉头问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
秘书小李急匆匆地从大楼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两袋文件:“林县长,马上就到,司机说路上有点堵,估计这会儿应该要到了。”
林小华叹了口气,毕竟西城县这几天从外地回来的车特别多,堵车是常有的事情。作为常务副县长,春节前的慰问活动是例行公事,但今年县委特别强调要“走心不走形”。他昨晚审阅慰问名单到深夜,确保每一个困难户和优抚对象都不被遗漏。
一辆黑色帕萨特缓缓驶来,停在了台阶下。林小华拉开车门,一股暖流迎面扑来。他钻进后座,对小李说:“把慰问名单再核对一遍,特别是西江镇那几家,别出什么差错。”
“已经核对三遍了,林县长。”小李转过身,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最新的名单,按照您的指示,已经发给西江镇刘书记了。”
车子驶出县城,沿着蜿蜒的省道向西江镇方向开去。窗外,田野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林小华靠在座椅上,看着窗外的农舍和田野。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积雪也越来越厚,到达山脚时,就连路上也有了零星积雪。
“林县长,您要不要吃点东西?”小李小心翼翼地问,“我带了几个包子。”
林小华摆摆手:“不用了,我在食堂吃过了。”他顿了顿,“西江镇那边通知到位了吧?别我们到了,人都不在家。”
“刘书记亲自回复的,说都安排好了。”小李把保温杯递给了林小华。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车子驶入西江镇政府大院。党委书记刘仁华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见车停下,连忙迎了上来。
“林县长,一路辛苦了!”刘仁华拉开车门,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是个四十出头的精瘦汉子,眼睛炯炯有神,说话时总带着几分豪爽。
林小华下车与他握手:“刘书记,让你久等了。咱们按计划行动吧,今天任务不轻。”
“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林县长。”刘仁华肯定地说,“第一站是小店村老支书韩志云家,他老伴孙远香在家等着呢。”
林小华点点头:“老韩是个好同志,当了三十多年村支书,为村里做了不少实事。他到今天已经离开九个月了吧?”
“是啊,谷雨那天发生的事情。”刘仁华叹了口气,“村里的老百姓都舍不得他啊!”
林小华让刘仁华上了自己的车,司机就开着车向小店村驶去。路上,刘仁华详细介绍着每家慰问户的情况,林小华不时点头,偶尔插话询问细节。
车子驶入小店村时,林小华注意到路边挂着红灯笼,墙上贴着大红喜字。他微微皱眉:“村里今天有喜事?”
刘仁华也是一脸疑惑:“没听说啊……可能是谁家娶媳妇吧。”
当司机把车停在韩志云家门前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韩家大门上贴着崭新的对联,院子里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欢快的唢呐声从院子里飘出来,夹杂着阵阵笑声。
林小华和刘仁华面面相觑。小李急忙下车查看,不一会儿跑回来报告:“林县长,今天是老支书儿子结婚,正在办喜事呢!”
“这真是赶得好不如赶得巧啊,”刘仁华笑着说,“林县长,您看咱们就去凑个热闹吧。”
林小华摆摆手:“既然来了,我们进去看看。”他转头对小李说,“提前准备两个红包。”
三人走进院子,立刻被喜庆的气氛包围。院子里摆满了桌椅,村民们正忙着端菜倒酒。堂屋里,一对新人正在举行敬茶仪式。
“那是老韩的儿子韩小江,”刘仁华低声介绍,“旁边那个应该是新娘子。”
林小华站在院门口,看着堂屋里的场景。新娘子穿着大红嫁衣,正跪在地上给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敬茶。那老妇人——孙远香,林小华一眼就认出来了,去年慰问时见过。
敬茶仪式刚结束,孙远香抬头看见了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