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九十二)[1/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山不老的创业歌
     三月的李家沟村,晨雾还未散尽,林小华已经站在了村里的黄桃产业基地坡地上。他挽起黑色行政夹克的袖子,接过管理员递来的十棵黄桃苗木,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时,一股沁凉的春意顺着指尖爬上心头。
     “林县长,您要的扁担和水桶。”秘书小李气喘吁吁地跑来,白净的脸上已经粘上了些许泥土。
     林小华接过工具,笑着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这才九点半就累成这样?当年我在乡镇当书记时,跟着小店村的老支书到村里巡查,一天能走三十里地。”他故意把铁锹往地上一杵,发出“咚”的闷响,“等种完树,跟我去健身房练练。”
     远处的山坡上,三百多名干部像散落的棋子般分布在梯田间。县长黄毅洪亮的声音顺着春风传来:“同志们加把劲!今天必须完成两千亩的种植任务!”他正蹲在地里示范栽种要领,沾满泥巴的皮鞋在朝阳下闪着微光。
     林小华选了个向阳的坡面,将树苗小心放入村民事先挖好的土坑。他单膝跪地,手掌抚平根部周围的土壤时,忽然想起上周农业局局长蒋大军的汇报——全县还有近万亩撂荒地。这个念头像根刺扎在心头,直到身后传来小李的惊呼才回过神。
     “县长!您看这样行吗?”小李正手忙脚乱地扶着东倒西歪的树苗。林小华走过去,握住年轻人发抖的手腕一起培土:“手腕要这样转,土才能压实。”他感觉到小李掌心潮湿的冷汗,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是这样战战兢兢。
     正午的阳光穿透云层,将新栽的桃林染成金色。林小华站在坡顶俯瞰,两千亩产业园中的二百亩土地上,新立的标识牌像一支支等待检阅的军队。县长黄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旁,摘下草帽扇着风:“林县长,下午的会上我要提‘四个三万亩计划,你带队落实怎么样?”
     “核桃产业我去双河镇看看吧。”林小华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听说斑竹村有个种植大户。”
     当天下午的会议室里,投影仪将“黄桃三万亩、猕猴桃三万亩、李子三万亩、核桃三万亩”的蓝图投映在雪白的墙壁上。林小华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镇产业基础数据,当黄毅说到“要让每棵果树都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时,他重重画了三个感叹号。
     三天后,林小华乘坐的公务车盘旋在通往斑竹村的盘山公路上。窗外,整齐的核桃树苗在春风中摇曳,远处突然出现一片规整的梯田,墨绿的树冠连成浩瀚的海洋。
     “那就是吴大贵的产业园。”副驾驶座的农业局长蒋大军指着前方。车子转过最后一个弯道时,一片繁忙景象豁然展开:工人们正给核桃树施肥,林间成群的土鸡低头觅食,蜂箱整齐排列在田埂边,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晕。
     村支书黄兴华小跑着迎上来:“林县长,大贵听说您要来,一早就去园子里转悠了。”他指向远处一个佝偻的背影,“那就是我们村的产业带头人。”
     林小华顺着指引走去,看见一位白发老者正踮脚给核桃树修枝。老人听见脚步声转身,古铜色的脸上皱纹像树皮般深刻,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他放下剪刀在裤腿上擦了擦手:“林县长吧?我是吴大贵。”声音洪亮得不像七十岁的老人。
     “大贵叔,您这个园子面积可真不小啊,现在也成林了。”林小华仰头望着两人合抱粗的核桃树。阳光透过叶片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混合着泥土、蜂蜜和草木的清香。
     吴大贵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菊花:“走,带您看看我这‘养老院。”他步伐矫健地引路,不时弯腰捡起掉落的枝条,“这是鲁香核桃,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粗糙的手指抚过树干时,像是在抚摸孩子的脸庞。
     穿过核桃林,眼前突然出现大片魔芋田,深紫色的茎秆在风中轻轻摇摆。“这些魔芋都签了订单,卖给食品加工厂。”吴大贵弯腰扒开土层,露出肥大的块茎,“去年光这一项就挣了四十多万。”
     林小华蹲下身,手指沾了沾湿润的土壤:“听说您还养了鸡和蜜蜂?”
     “总共养了两万只乌鸡和一百箱蜂,毕竟核桃前几年是没有收益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只能发展一些当年见效的产业,那样就能减轻产业园的经济压力。”老人指向林间,只见羽毛鲜亮的乌鸡正在啄食昆虫,“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九十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