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和代璇同仇敌忾,整齐划一的扔给徐彦辉两双愤怒的白眼球。
徐彦辉哈哈一笑,然后起身坐到了杨继坤身边。
“云晓茜和顾养心的婚事应该很快就会尘埃落定,我想着到时候咱们多带点人去给她的婚礼撑撑场子,毕竟咱们也算是娘家人。”
杨继坤一脸的无所谓,对他来说,在这个小院里,他永远都安心于当一个称职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
人最重要的就是懂的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点真的很重要。
当年汉高祖刘邦,文不过张良武不过韩信,一统天下成为汉王,难道是巧合?
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他比不上张良;
论治国安民、筹措粮草,他比不上萧何;
论统兵作战、制胜千里,他比不上韩信。
之所以是他统一天下,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注意处处请比我优秀的人来帮他。
张良、萧何、韩信,他们在刘邦这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用担心受到排挤、受到冷遇。
知人善任的同时,也正说明刘邦对自己的位置看的太清楚了。
而相反,三个人的结局也正好印证了对自己位置认知的重要性。
张良,功成身退,善终留名,封留侯后隐居修道,病逝于前186年,谥“文成侯”。
也有民间传言,张良功成身退以后去到了湖北黄袍山,开宗立派,建立了“良山道观”,成为道教一大宗师···
萧何,自污保身,晚年善终。一度下狱险死,后通过自污(强占民田、放高利贷)消除刘邦猜忌,病逝于前193年,谥“文终侯”。
韩信,功高震主,惨遭妇人诛杀。
韩信应该是最冤的,前196年,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夷三族,死前叹“狡兔死,良狗烹”。
究其原因,还是对于自己位置认知上的差距。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视权力为工具,复国目标达成即退隐,淡泊名利。
萧何乃是秦吏小康之家,务实谨慎,以“自污”示弱,才能最终保全家族与地位。
韩信出身寒门子弟,极度渴望权力与认可,居功自傲,索封齐王触怒刘邦,最终被一帮女人给诱杀在后宫里。
多年以后,杨继坤和徐彦辉回忆往事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这辈子唯一就做过两件聪明事,第一是勾搭上了代璇,第二就是甘于做一个站在徐彦辉身后的人。
代璇让他成功的跨越了混子的阶级,顺利的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而自己能力有限,站在徐彦辉的身后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谁说杨继坤脑容量小?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智慧···
“好啊,这段时间在家里养伤闷死了,正好可以出去透透气!”
杨继坤兴高采烈的揽着徐彦辉的肩膀,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徐彦辉脸上了。
代璇也很兴奋,因为小薇刚才告诉她,到时候她也一起去参加云晓茜的婚礼。
兴奋之余,杨继坤忽然又纠结了起来。
“可是我现在行动还不是很方便,出门的话···”
徐彦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扒拉着他的脑袋,一脸嫌弃的说:“又不是让你跑着去常州,你这智商确实
第1142章 时来运转?你想的可能有点多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