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抓捕并非终点,府衙临时设立的公堂日夜不休,被抓捕的官吏、豪强、富商被严密看押。
夏军从投降的原衙门吏员中挑选部分尚可用的,配合军中识文断字的文书官,组成临时的“勘验组”。
夏国的规矩非常严密,一是核对指控:每一桩指控,必须找到至少两个以上的旁证(人证或物证),且证词需能互相印证。仅凭一家之言,绝不轻易定罪。
二是区分性质:是普通的商业纠纷、田产争执,还是涉及人命、严重盘剥、勾结官府欺压良善?后者才是重点打击对象。
三是理清主从:谁是主谋,谁是帮凶?谁手上沾满鲜血,谁只是依附获利?
四是财富来源: 重点清查财产来源不明的巨额财富,正当经营积累的财富,虽也要“贡献”部分,但可保性命无忧。
过程充满了火药味,狡辩、抵赖、攀咬、试图行贿收买勘验人员各种丑态百出。
但秦二派出的监刑官如同铁面阎罗,任何试图干扰司法公正的行为,都被冷酷镇压。
罪大恶极者,如手上有人命、强夺民产致家破人亡、勾结官府犯下重罪的豪强、王焕之的核心党羽。
经初步核实证据确凿,立即被拖到城中心广场公开处决,随军刑法人员直接立起架子就把这些人吊死。
围观百姓从最初的惊惧,到后来的沉默,最终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震天动地的欢呼!
这些昔日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终于伏诛!他们的家产被尽数抄没,充入军资库或用于赈济。
劣迹斑斑但罪不至死者: 被戴上沉重的枷锁,投入临时设立的苦役营。
他们的家产被查封,不义之财被剥夺,只留下勉强维持家人基本生活的部分。
这些人将用苦力为他们的罪行赎罪,修筑城防、疏通河道。
并无大恶,但属于旧体系获利者,如一般的富户、小地主、安分守己的商人: 他们被“邀请”到府衙“座谈”。
秦二或他的代表会明确告知夏国的政策:既往不咎,但需为“新福州”的建设贡献力量。
通常,他们需要“自愿”捐出至少一半的家产,主要是浮财、田契、商铺,换取一张盖有秦二大印的“安民告示”贴在门上,承诺其人身安全和剩余财产不受侵犯。
这种“半幅身家”的代价,让他们肉痛不已,却也暗自庆幸保住了性命和根基。
极少数名声尚可,甚至暗中对百姓有所周济的士绅:则受到了相对礼遇。
秦二会亲自或派人接见,肯定其品行,鼓励其在新秩序下继续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授予一些虚职。
他们的财产基本得以保全,只需象征性捐献少许,这成为了夏国并非赶尽杀绝的明证,也安抚了一部分人心。
短短三日,风云激荡。
当第三日的夕阳将福州城的屋瓦染成一片血色时,城内的喧嚣终于渐渐平息。
街道上没有了奔走的士兵和哭嚎的囚徒,只有残留的血迹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与血腥味在无声地诉说着刚刚过去的雷霆风暴。<
第1055章 一月下福建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