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风暴还未平息,政府的雷霆手段已如暴雨倾盆而下,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要将这行业里盘根错节的沉疴旧疾连根拔起。
住建部牵头的专项整顿小组连夜挂牌成立,办公室的灯光亮了整整三天三夜,那光线穿透沉沉夜色,像是在给整个行业立起一盏警示灯。组长是刚从纪委调来的赵铁军,这人在纪检系统里就以“铁面”闻名,据说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他上任第一天,便让工作人员把全市所有建筑企业的资质文件一股脑搬了过来,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成了小山。他带着团队逐页核对,指尖划过纸张时带着不容错辨的认真,连文件里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没放过,那股较真劲儿,让原本还存着侥幸心理的办事员们瞬间收了心。
“这批企业的技术人员资质全是伪造的!”年轻的办事员小李把一份检测报告重重拍在桌上,纸张边缘都被他捏出了深深的褶皱,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愤怒。报告里附的工程师证书,编号在全国统一的查询系统里根本查不到半点踪迹,可照片上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五个重点民生项目的验收名单里,那些项目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日常出行与居住安全。
赵铁军捏着眉心没说话,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眼底的红血丝在灯光下格外明显。他沉默的这片刻,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突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引擎声,几辆印有“质量监督”字样的车正呼啸而过,车身上的灯光在夜色里划出刺眼的光带——那是去查封违规水泥厂的执法队伍。就在昨天,他们在城郊一个隐蔽的仓库里,查出了三百吨贴着重型水泥标签的劣质产品,专业仪器检测后发现,这些水泥的抗压强度连国标的一半都达不到。而根据之前掌握的线索,这些水泥本该用在即将竣工的跨江大桥桥墩上,一旦投入使用,这座承载着城市交通重任的大桥,恐怕会成为随时可能崩塌的“定时炸弹”。
整顿的第一刀,精准地砍向了材料监管。短短一天时间,全市突然多了二十七个流动检测站,它们像一座座移动的关卡,分布在各大建材市场门口、主要交通路口以及建筑工地入口。穿制服的检测员带着便携式光谱仪守在那里,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成了建材合格与否的“生死判书”。一个卖钢筋的老板仗着自己在本地做了多年生意,人脉广,想塞个红包蒙混过关,刚把厚厚的信封递过去,还没等检测员开口,他摊位上那批号称“国标螺纹钢”的材料就触发了检测仪的警报,尖锐的警报声在市场里回荡,吓得他手里的信封“啪嗒”掉在地上,整个人瘫坐在摊位旁的小板凳上——检测仪显示,这些钢筋的实际含碳量超标近三倍,用这样的钢筋建房子,跟拿纸糊墙没什么两样。
资质审核的标准也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那些可松可紧的“弹性条款”,如今都成了钉死的铁规。一家做了三十年的建筑公司,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就因为注册建
第399章 全面整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