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6章 赵代两分疆(下)[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故人盼相逢。34;
     这五个字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李明衍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面色不变,脚步不停,却已心头微震。这显然是赢嘉派来的密信,只是不知所指何处、何时。赢嘉——那位曾在咸阳共患难的故人,如今在代地,隔着重重险阻与他相望。
     返回魏国馆驿的路上,夜色已深。邯郸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照出几许清冷。李明衍走在前头,韩谈紧随其后。
     韩谈突然加快脚步,与李明衍并肩而行。他的手始终未离开剑柄,眼睛警觉地扫视着巷口阴影:34;先生,我们被跟踪了。34;
     34;继续走。34;李明衍不动声色地说道。
     34;至少三队。34;韩谈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李明衍能听见,34;一队穿灰袍,似郭开心腹;一队着戎装,形迹可疑;还有一队隐藏更深,只在转角处见过两次影子。怕是分属不同势力。34;
     李明衍微微颔首,心中了然。这邯郸城果然如毛遂所言,处处危机。
     回到馆驿,众人谨慎地检查了屋内是否有异常,确认安全后才安顿下来。李明衍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龙台轮廓,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个月的观察与今晚的宴席,如同最后几块拼图,让他终于看清了赵国的政治全局:
     郭开控制着朝政,以新王为名行集权之实。此人手腕娴熟,能将权术运用得近乎艺术境界,却似乎格局有限,眼中只有权力,而无长远之虑。他将水利分散为三部,并非为了效率,而是为了掌控;他在水道上设置层层闸门,不是为了防洪,而是为了防人。
     赢嘉则据守代地,拥有军方老将支持,尤其是名将李牧,手握精锐之师。然而他们被朝廷刻意孤立,难以影响中央决策,如同一条被切断的河流,无法与大海相通。
     更令人忧心的是,水患问题已被高度政治化,成为双方争斗的焦点。邯郸与代地的水系本应互通有无,却因权力争夺被人为阻断,一如赵国上下被分割为二。若真有大雨降临,恐怕不仅是自然灾害,更将成为人祸。
     至于禹工遗迹,若真如他所料,藏于赵国境内,一旦消息泄露,必将引发各方争夺。这不仅关乎水利技术,更关乎国家命脉与军事防御,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34;先生在想什么?34;彭越的声音打断了李明衍的思绪。
     李明衍回过头,只见这个从大野泽来的少年正好奇地看着他。短短一个月,彭越已经脱去了野孩子的粗犷,虽仍衣着简朴,却已显出几分少年英气。
     34;在想赵国的处境。34;李明衍微笑了一下道。
     李明衍看着这个聪慧的少年,想起自己初来战国时的懵懂。他走到窗边,指向远处微光闪烁的河道:34;少年,水之道与人之道,本就相通。水无定形却有定性,可柔可刚;人心难测却有常理,可善可恶。水有其势,若顺之则安澜无恙,若逆之则洪峰肆虐;权有其术,若明之则政通人和,若昧之则倾覆众生。34;
     他轻叹一声,语调中既有感慨,又有坚定:34;水入大海不是为了称王,而是为了找到归宿;人立朝堂,也该是为民请命,而非争权夺利。34;
     彭越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却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彭越小声道:34;大泽教我生存,先生教我做人。34;
     李明衍正欲回应,一阵急促的叩门声突然响起,惊醒了已经入睡的众人。韩谈警觉地拔剑在手,邓起和彭越则本能地挡在李明衍身前,阿漓悄无声息地移至门旁,随时准备应变。
     34;谁?34;韩谈冷声问道。
     34;是我,李喜!紧急事态!34;门外传来焦急的声音。
     李明衍点头示意开门,只见李喜面色苍白,衣衫不整,额头渗着冷汗,显然是匆忙赶来。他进门后立即关紧门窗,声音压得极低:
     34;门主命我火速前来相告,先生必须即刻离开邯郸!34;李喜急声道,34;最迟明日清晨,不可再留!34;
    &

第126章 赵代两分疆(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