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接环的冷却液顺着接口边缘滑落,在桌角积成一小滩反光的水渍。沈逸没有抬手去擦,只是将指尖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关闭了最后一道外网通道。屏幕上,“temp_sync_0x7C”文件夹的访问时间再次刷新——就在三秒前,那个未知节点又一次探入,读取了训练进程的元数据。
他知道,对方正在紧盯每一个动作。
沈逸调出回音谷地图的公开训练界面,声音平静地在语音频道响起:“所有人,进入回音谷中央祭坛,执行‘碎片堆爆发演练。”
王哲立刻回应:“明白,开始清怪攒碎片。”
林悦迟疑了一瞬:“可是……我们不是要练那个——”
“按指令执行。”沈逸打断她,语气没有起伏,“从现在起,所有公开训练围绕碎片机制展开。”
他切换视角,将镜头锁定林悦的角色。法杖每一次挥动,系统都会自动记录技能释放时的碎片存量。沈逸特意设定回放标记点,集中在她释放“星陨之咒”前的瞬间——恰好是碎片数值达到峰值的那一刻。三次、五次、七次,每一次都精准重合,仿佛技能威力真的与资源堆积直接挂钩。
张锐在语音里嘟囔:“这节奏打得我手都僵了,每打一套技能就得停下来查一眼碎片数,像在做数学题。”
“那就当是数学题。”沈逸说,“让对手也来做。”
他清楚,0x3F7A背后的监听者正通过残余的元数据流拼凑战队的战术逻辑。而此刻,他正亲手为他们搭建一条虚假的认知路径——让“碎片堆叠”成为显眼的战术锚点,掩盖真正致命的0.7秒协同链。
训练持续了整整两小时。沈逸反复要求林悦在高碎片状态下释放控制技能,刻意拉长技能衔接间隔至1.2秒以上,与真实战术的核心参数形成明显偏差。每一次操作都被完整记录,每一份日志都同步上传至云端草稿区,供外部爬取。
直到系统提示“训练模式已满负荷运行”,他才下令暂停。
“解散,十分钟后进入离线训练室。”
语音频道安静下来。沈逸拔掉所有外部连接线,仅保留本地神经链路。房间内的终端屏幕逐一熄灭,只剩下他面前的主控机仍在运行,显示着“共振链0.7”的参数界面。
他启动“隐藏身份加持”模块,角色形象切换为“夜莺”。长发垂落,法袍轻扬,冷艳面容在数据流中浮现。这一次,不是为了迷惑对手,而是为了让团队看清真正的节奏。
“看好了。”他说。
模拟空间开启,战场还原为风眼区高地。沈逸操控角色前压,林悦同步释放控制波纹——没有提前,没有延后,恰好在技能命中后的第0.7秒,他的“星陨之咒”落下,能量轨迹与控制效果完美重叠,敌方单位在僵直中被瞬间蒸发。
“再来。”他重复指令。
第二次,王哲的掩护走位慢了0.1秒,爆发窗口错开,敌方残血逃脱。
第三次,张锐的位移技能释放过早,打乱了节奏轴,林悦的控制未能衔接。
沈逸没有批评,只是将每一次失败的帧数回放放大,标注出误差点。“0.7秒不是估算值,是触发阈值。”他说,“差一丝,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他调出一段电子音,频率固定,节奏稳定,每0.7秒响起一次,像钟表滴答,又像脉搏跳动。
“接下来,闭眼听节拍。”
队员们戴上隔音耳机,切断视觉反馈。沈逸开始指挥:“灵音,你在听到第三次节拍时释放控制;张锐,第四次节拍后半拍切入;王哲,掩护走位与第五次节拍同步。”
第一次尝试,全员脱节。
第二次,林悦提前释放。
第三次,张锐误判节拍,冲入敌阵过早。
直到第七次,节奏终于合拢。控制、爆发、掩护三者如齿轮咬合,流畅运转。沈逸在最后一刻释放技能,虚拟战场中的敌方核心在0.7秒内崩解。
“成了。”王哲摘下耳机,喘着气。
沈逸点头,但没有放松。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不在这里。
他重新进入“策略模拟空间”,输入新的推演条件:假设敌方已监听“共振链0.7”名称,并误判
第443章 战术的进一步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