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滑落的瞬间,金属盒在掌心留下一道压痕。沈逸没有回头,指尖在终端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屏幕随即黑屏,硬盘自动弹出。他将它与紫光碎片一同封入屏蔽盒,动作没有丝毫迟疑。基地外那辆黑色轿车早已驶离,但车窗边缘战术手套的轮廓,仍像一根细线缠在神经末梢。
他拨通内线,声音压得极低:“备用点,准备接收新设备。三小时后启动转移程序。”
回应是短暂的电流杂音,随后归于沉寂。
主控室门开,六名队员陆续进入无网络会议室。这里没有外接端口,所有设备断电静置,墙面嵌入式信号阻断器处于激活状态。沈逸站在投影幕前,手中握着一叠特制卡片。
“从现在起,所有行动执行双人同行制。”他将卡片分发下去,每人两张,“外出、调试、接收物资,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在场。通信使用加密频段,每十二小时更换一次密钥。”
小张捏着卡片边缘:“这东西能防追踪?”
“它会干扰特定频段的信号耦合。”沈逸没有多做解释,“启用后,任何远程定位精度将下降至三百米以上。够我们拉开反应窗口。”
林悦坐在角落,脸色尚未完全恢复。她接过卡片时手指微颤,沈逸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手腕上有一道浅红划痕,像是指甲无意识抓挠所致。
“你去医疗室做个神经传导检测。”他说。
“我没事,只是……有点累。”
“不是建议。”沈逸目光未移,“你昨天的技能数据出现0.3秒延迟,节奏断点出现在第三连招衔接处。这不是状态问题。”
她沉默片刻,点头起身。
会议结束,队员各自行动。沈逸留在原地,调出离线训练系统的日志界面。模拟延迟高达187毫秒,技能判定误差扩大近四成。这种环境下训练,等于在扭曲的镜子里校准动作。
他接入“策略模拟空间”。
界面展开的刹那,系统自动载入六名队员的历史操作数据。分析模块启动,三秒内生成六套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林悦的部分,系统标注出“神经协调性受损”标签,并建议采用节拍引导式恢复训练。他调出一段古典乐谱,将其转化为节奏脉冲信号,嵌入低负荷模拟场景。
主输出位的训练方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系统构建出高强度团战模型,敌方AI行为完全随机化,决策响应时间被压缩至120毫秒以下。每一次失误都会触发场景重置,迫使操作者在极限压力下形成肌肉记忆。
沈逸正要确认方案载入,界面右下角闪过一行小字:【隐藏身份加持模块激活条件:团队信任值≥85%】
他目光微凝。
这个提示从未出现过。
系统没有定义“信任值”的测量方式,但沈逸清楚,它必然与团队成员的行为模式、协作频率、情绪反馈有关。而那个加成——攻击提升18%、闪避增幅22%、防御阈值上浮——从来不是单纯的身份伪装,而是某种心理共振的产物。
他关闭界面,没有深究。
两小时后,林悦返回训练区。医疗报告显示,她体内仍残留微量神经抑制剂代谢物,虽未达危险值,但足以影响反应速度。她坐回终端前,戴上节拍耳机,进入低负荷恢复场景。
其他人陆续进入高强度模拟。训练室内的气氛逐渐紧绷。错误频发,争吵开始浮现。
“
第497章 应对反扑的策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