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数字,每一片被提及的领土,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这些土地,在苏联的历史认知里,早已成为国家版图的一部分,如今却被对方以如此强硬且有理有据的方式要求归还。
当伍豪提到 1727 年的《布连斯奇界约》和 1728 年的《恰克图条约》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这两个条约签订已久,苏联对那些地区的统治也历经了漫长岁月,可此刻,它们却被无情地摆到了谈判桌上。代表团成员们的脸色愈发难看,有的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有的紧咬嘴唇,满脸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我强撑着最后的镇定,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我深知,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今已如一座大山,横亘在我们与八路军谈判团之间,想要跨越它,谈何容易。而伍豪这般详尽地罗列,无疑是在向我们表明他们坚定的立场和决心,这场谈判,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万倍。
我强压着内心的震撼与不安,站起身来,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冷静且坚定:“伍豪同志,如此深究过往数百年前的历史纠葛,实在没有太大意义。那些签订条约的当事人早已作古,时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回当下,着眼于现实情况来探讨问题。” 话一出口,我便紧紧盯着伍豪,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松动的迹象。
伍豪微微颔首,平静地回应道:“好,既然莫洛托夫先生这么说,那我们就谈现实。” 紧接着,他抬手示意,一位参谋迅速递上一份地图。当那份地图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地图上,贝加尔湖竟被标识在中国一侧,而外兴安岭至唐努乌梁海之间的边界近乎笔直,与我所熟知的地图大相径庭。
伍豪的声音再次响起,沉稳且有力:“莫洛托夫先生,这便是《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地图。事实上,当时沙俄尚未占领勒拿河东岸,勒拿河东岸至太平洋之间广袤无垠的土地,皆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领土。”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沉入了谷底。因为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我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身旁的代表团成员,他们的脸上同样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沙夫鲁诺夫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强行咽了回去。潘友新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口反驳道:“伍豪同志,历史地图的解读向来存在诸多争议,不能仅凭这一张地图就片面地认定土地归属。况且,数百年间,地缘政治格局早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如今的世界形势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我试图用强硬的言辞来扞卫苏联对现有领土的主张,但内心却十分清楚,我方在这场谈判中的根基已然被动摇。
伍豪目光坚定,丝毫没有被我的话所影响,他继续说道:“莫洛托夫先生,我们并非要纠缠于过去的恩怨,而是希望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合理的领土划分。这些土地,承载着中国无数先辈的心血与记忆,对我们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情
第593章 三国博弈(十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