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组织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让他们深入研究这些资料。有了理论指导,再配合相关设备,逐步搭建起我们自己的科研体系,慢慢摸索原子弹的制造技术。虽然这会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着手去做,就有希望在未来掌握这一技术,不至于在这种战略武器上被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老将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神色严肃,过了片刻,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必须列为我们最高机密的科研项目。挑选国内最顶尖、最可靠的科研人员组成专项研究小组,给予他们最充足的资源和最严密的安保。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对原子弹技术的研究进度。
林毅,后续关于资料和设备的接收、科研人员的调配等事宜,你多费心,和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我们绝对不能在这种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武器上落后于人。”
林毅挺直腰杆,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说道:“请老将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林毅可是听说过几个大学生依靠大学材料上的知识制造核武器的事情,在1976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几个年轻的身影正为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忙碌着。
约翰·亚里士多德·菲利普斯,这位充满奇思妙想的物理系本科生,还有他那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个大胆至极的想法——凭借大学教材上的知识制造出核武器。
菲利普斯本是个成绩不算突出的学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度过两年后转学到了普林斯顿。一次,在着名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讲授的“核武器战略及军备控制”课上,同学们热烈讨论原子弹制造课题。
有人提出,若恐怖分子获取制造核武器的材料钚或铀,能否造出原子弹,众人都说绝无可能,毕竟没技术根本行不通。
但这话却在菲利普斯心中种下了疯狂的种子,他想着,要是能设计出一枚理论上可引爆的原子弹,老师和校长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说不定还能顺利毕业。
有了想法后,菲利普斯立马拉上几个对物理同样狂热的同学,一头扎进了学校图书馆。他们如饥似渴地寻找一切与核武器制造相关的资料,碰上难题,便小心翼翼地向戴森老师请教。
戴森虽对他们的想法感到惊讶,却也只提供那些已公开的资料,涉及保密的问题一概不答。
为了获取更多关键信息,菲利普斯不惜花了25美元,买下华盛顿已撤销保密的“海斯阿拉莫斯工程”记录。
他和伙伴们日夜研读,废寝忘食地消化着这些资料。很快,在资料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摸透了原子弹的大致制造工艺,可最后仍有一个棘手难题摆在眼前——他们设计的原子弹使用钚 239重核原子,威力与广岛、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相当,但该选用何种炸药以及如何排列炸药却毫无头绪。
这时,其中一名学生灵机一动,打电话给杜邦公司化学炸药部经理格拉夫斯。他们以学术研究的名义诚恳询问,没想到格拉夫斯竟真的把方法告诉了他们。
短短3个月,这些年轻
第596章 核武器(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