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众人齐心协力,将那具被林毅命名为林氏恐龙的恐龙化石重新用沙子仔细掩埋好,又在周围插上显眼的标识,确保返程时能轻易找到。完成这一切后,车队再次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北方向进发。
随后车队在戈壁滩上一路颠簸,扬起漫天沙尘。两天后车队过了额济纳旗,根据精准的地图和指南针指示,林毅他们知晓,即将踏入外蒙古的地界。
林毅心中清楚,进入外蒙古后,此行重点考察的区域便是古尔班戈壁。这片区域人口极度稀少,地形相对平坦,起伏不大,对于核基地的建设而言,具备诸多潜在优势。
其实他能做的就是把队伍安全带到这里,至于后续细致的勘探与评估工作,就得依靠那些专业人员凭借他们的学识与经验去深入探查了。
林毅对这片土地的潜力深信不疑,毕竟他是知道古尔班戈壁地区地下水相对广泛分布,水质能够满足畜牧需求,对于日后可能进驻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设施运转来说,水资源是极为关键的基础保障。
而且,他还了解到古尔班戈壁矿产资源丰富,在后世这里可是蒙古国重要的矿产区,蕴藏着大量的铜、金、煤等矿产资源,
此外,还有铀矿等战略资源。然而,这些宝贵的矿产究竟隐匿于戈壁的哪些角落,林毅却毫无头绪,这也正是专业勘探人员的重要性所在。
当队伍抵达一个名为古尔班斯特苏木的地方时,天色渐暗,林毅和苏参谋长决定在此搭建帐篷,建立临时营地。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物资,有的负责搭建帐篷,不一会儿,一顶顶帐篷便错落有致地立了起来,在这空旷的戈壁滩上形成了一个临时的据点。
营地顺利搭建完毕,林毅与苏参谋长马不停蹄,即刻投身于下一步考察计划的紧张部署之中。他们迅速做出决策,分别朝着东、西、北三个方向派遣考察队。
每一支考察队皆是精心筹备,不仅汇聚了专业地质、物理、工程以及工兵领域的精英人才,还配备了先进齐全的装备。
通讯设备方面,各小队均配备了林毅最新带回的短波电台,同时还配备了长距离对讲机,这种对讲机在理想状况下,最远通讯距离可达 20 公里。然而,林毅考虑得更为周全,为确保通讯万无一失,他特意安排每支小队的支援人员携带四部中继台。按照计划,小队每前行十公里,便要想尽办法架设一个临时中继台。
如此一来,对于预计考察的方圆 50 公里范围,都能构建起完备的通讯保障体系,一旦有小队遭遇突发问题,基地便能迅速派出救援力量。
向西进发的小队,组长由 Z 部工兵团团长何大明担任,副组长则分别是计划成立核基地的钱研究员,以及资深地质专家李专家。向北的小队,组长由抽调来的舟桥师师长田建平出任,核基地的王研究员与地质专家黄专家担任副组长。而向东的小组,组长为第五集团军军直属工兵团团长罗康达,核基地的彭研究员和地质专家翁专家担任副组长。
&nb
第617章 考察(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