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债务偿还与战后重建贷款挂钩,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对苏联施加压力。而苏联则坚决反对美国的主张,强调这些援助是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纳粹的必要投入,且部分物资在运输途中因德军袭击而损毁,不应全额支付。
此外,苏联还提出,二战战时美国也曾利用苏联的一些基地和资源,这些也应抵消部分债务。
1945 年 12 月,美苏双方曾就债务问题初步达成协议,但随着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冷战的全面爆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谈判陷入僵局。
随后美国冻结了苏联在美资产,苏联则以 “帝国主义剥削” 为由拒绝让步,债务问题从此成为美苏对抗的工具之一,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这笔租借法案的货款还是在后来的俄罗斯手里才完成的支付。
英国作为最早而且受援最多的国家,在租借法案框架下接收了价值约 314 亿美元的物资。这些物资涵盖了从先进战斗机、军舰、坦克等军事装备,到粮食、工业原料等生活与生产必需品。
在战时,英美曾有 “交换” 之举,美国以 50 艘退役军舰换取英国海外军事基地 99 年使用权。英国还通过提供军用救护车、B17 飞行堡垒上的英国制造火花塞、加拿大制造的反潜设备、蚊式轰炸机、喷火战斗机,以及印度的石油产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等物资来抵消部分租借费用。
但随着战争推进,美国援助力度加大,英国渐无力偿还。战后英国经济更是千疮百孔,好在有 “马歇尔计划” 助力其重建经济。从 1951 年起,英国开始偿还租借法案欠款,每年支付一部分,并承担 2% 的利息,直至 2006 年才还清最后一笔款项,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债务历程。
法国在二战时本土被德国占领,只有在伦敦的 “自由法国流亡政府” 及部分追随的前殖民地接收美援,战后法国仅偿还本土部分的欠款。因其欠款金额相对较少,在 “马歇尔计划” 结束后不久便完成还款。
国内于 1941 年 4 月被纳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在法案框架下,飞虎队得以用相关资金购买飞机,但美国军事人员的食宿等费用需国内自行承担。
国内以钨、锑、锡等矿产资源偿还租借法案的资金和军事物资,还允许美军租用机场,以租金偿还债务。
此外,还有以国内在日本的利益作为还款项目之一的默认款项,日本投降后,原本计划由美苏中英四国分区占领日本,国内因某些缘故放弃占领,这部分利益便被视为还款的一部分。
其他同盟国共接收了价值 26 亿美元的物资。巴西获 3.72 亿美元,墨西哥 3920 万美元,智利 2160 万美元等。
这些国家
第712章 林毅的小心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