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9章 铜仁:酉水之源、苗侗边地与山雾之间的铿锵声[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岳阳离开,我沿着湘西南向西穿行,越过山脉脊背,进入武陵之西。车窗外逐渐由平地湿野变为褶皱不断的山岭,崖上多藤,谷中见雾,山泉如线自岩间垂落,像自然用细笔在岩石上写信。
     这片黔东山地对我来说既遥远又亲切。地图上的“铜仁”两个字,从地理上看是贵州的东大门,从文化上却是苗、侗、汉、土家、仡佬等诸族共居的“边界共鸣区”。
     它既不如贵阳城市化,也不如西江千户那般流量话题化,它低调地守在边陲,不争也不退。
     列车驶入铜仁站时,暮色已低,云雾沉在山坳之中,如烟未散。我翻开地图,在贵州省的东缘边界画下稳稳一圈红笔,写下:
     “第129站:铜仁。不是过渡地,而是归属地。山水不拒,百姓共居,是贵州第一声‘欢迎。”
     一、梵净山下:佛国云岭,山与人之间的敬意
     我第一站,便是梵净山。
     铜仁的名字也许你听得少,但“梵净山”三个字近年已名声渐响。它不只是“贵州第一峰”,更是世界自然遗产、佛教弥勒道场、“贵州之巅”。
     但我不是来打卡的。我选择清晨六点前出发,在山脚苗寨借宿了一夜,只为避开人潮,也为听听这座山,在游客来临之前的寂静。
     天未亮,我踏着微露湿气的台阶缓缓登山。沿途林荫密布,鸟声稀疏,风掠枝梢,山雾时卷时散,偶有山泉之声从岩石深处流出,如念经般缠绵。
     到达红云金顶时,天刚泛白。那一瞬,山峦如海,云涛翻滚,金顶孤峰凌空,脚下万丈深谷。我站在栏杆边,有些不敢喘气。不是恐惧,而是敬畏。
     我写下:
     “梵净山不是让你征服的,而是让你降心的;
     山的孤傲不是高冷,是对世界太吵的沉默回应。”
     二、中南门旧城:河街石巷,铜仁的内心低语
     下山后,我回到市区,步入铜仁老城的中南门。
     这里曾是明清以来铜仁政治、商贸与文化核心,也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水码头街”。城虽不大,却巷巷交错,石板斑驳。街边旧屋上挂着苗绣、银饰、灯笼,孩童奔跑,老人坐在藤椅中晒太阳,看得人心暖。
     我停在一间临河的小茶铺门口,老板是一位姓杨的老者,祖上是船夫。
     他说:“以前这水直通酉阳,货船来来去去,铜仁哪像现在这么安静?那时候,每条船都有一段故事。”
     我问:“现在呢?”
     他递给我一杯热茶:“现在我们不讲故事了,讲活法。”
     我在小店门口喝着茶,看着对岸楼影和远处山形重叠,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铜仁,仍在这条水路上轻舟缓行。
     我写下:
     “铜仁是那种城市——它不在意你记不记得它,
     它只负责把那些‘要忘却的细节守好。
     一杯茶,一个船桨,一条旧巷,就是它的脉搏。”
     三、江口田间:苗

第129章 铜仁:酉水之源、苗侗边地与山雾之间的铿锵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