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9章 哈巴河县:金山脚下,边地人情[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离开布尔津的清晨,我乘着小巴继续沿着额尔齐斯河西行。窗外的风景慢慢变换,河水时而宽广,时而湍急,两岸杨树林、桦树林和成片的草甸交替铺展。远方的阿尔泰山静默不语,雪线在晨曦中微微泛着光。每当公路拐入林间,总有牛羊、骏马在林下觅食,空气里满是青草与泥土的清香。
     哈巴河县,这座中国最西北的县城之一,就坐落在金山脚下。它是边疆的前哨、额尔齐斯河的守望者,也是哈萨克、蒙古、汉、图瓦、俄罗斯等多民族的家园。这里的春天短暂而明亮,夏天水草丰美,秋天金黄漫野,冬季则长且静谧如诗。踏入哈巴河县,我仿佛也走进了新疆北疆最原始、最辽远的牧歌画卷。
     我在《》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39章,哈巴河县。
     金山脚下,牧野人家,
     这是边疆温柔与辽阔的注解。”
     一、额尔齐斯河畔:牧野与边境的晨歌
     刚进哈巴河县城,额尔齐斯河就在城边缓缓流淌。河水碧蓝,清晨的雾气在水面飘荡,成群水鸟盘旋。哈萨克牧民牵着马匹来到河岸,为牛羊饮水。偶有渔夫在浅水撒网,图瓦少年划着小舟捕鱼。孩子们则在杨树林间奔跑,或追逐野鸭,或捡拾落叶与松果。
     河边的林带纵深数里,为村庄遮挡风雪。每当夏日傍晚,牛羊归圈,村妇坐在林荫下编织地毯,老人们喝着奶茶,讲述草原往事。偶尔有边防士兵骑马巡逻,和村民打招呼,边疆的安宁和谐就这样悄然流淌在每一个晨昏之间。
     我写下:
     “额尔齐斯河是生命的纽带,
     每一次水流的转弯,
     都是人们新的归宿和希冀。”
     二、哈萨克牧歌:转场与自由的生命
     哈巴河县是哈萨克牧民转场的重地。每年春夏交替,牧群沿着古老的路线迁徙,从冬窝子到夏牧场,穿越草原、森林、河谷和山地。这一古老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我有幸随一支哈萨克牧队体验转场。晨光中,牧民们收拾毡房、打包家什,马群、牛羊依次出发。男人策马护队,女人带着孩子坐在马车上,老人在车尾弹着冬不拉。孩子们骑着小马,在队伍前后飞奔。牧队经过河流时,水花四溅,牛羊嘶鸣,场面壮观而温馨。
     夜宿河岸,牧民们搭起毡房,点燃篝火。女主人烹饪羊肉和奶茶,大家围坐而食。饭后,牧民们弹唱哈萨克长调,老人讲述着家族迁徙、牧场传说、勇士的故事。星空下,牧队如流动的家园,温暖又自由。
     我写下:
     “转场,是哈萨克人的史诗,
     每一次迁徙,都是对土地和天空的致敬。”
     三、边疆村落:民族共融的烟火日常
     哈巴河县的村落,既有哈萨克毡房,也有汉族土屋、图瓦木屋、俄罗斯风格的彩色小楼。村头清真寺、村中学校、合作社、集市和诊所一应俱全。集市日,村民们带来牛奶、奶酪、蜂蜜、鱼干、地毯、皮帽、风干肉,还有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商品。
     我在村集闲逛,与哈萨克、蒙古、汉、图瓦、俄罗斯等多民族村民交谈。每个人都带着草原和河流的豁达,言语中夹杂着多种方言和笑声

第339章 哈巴河县:金山脚下,边地人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