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1章 琉球保卫战(1)[1/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天启三年,日本后水尾天皇元和九年八月初三,经过两个月精心准备的萨摩藩军队,在家老桦山久高的率领下,一次性出动了三百余艘船只,一万名士兵,这几乎是整个萨摩藩半数以上的大军了。
     此次出兵,桦山久高并未按照十几年前的路径,而是兵分两路绕过琉球岛北部,一路直插中部岛屿伊计岛,以此为攻击琉球的落脚点;一路占据琉球北部岛屿伊江岛,以此为落脚点,随后直插中部首里附近登陆,随后两路合攻琉球国首都百里城。
     如果不是事先早有准备,五千明军定会分兵在琉球岛北路、中部以及首都三处驻守。这样一来,兵力分散不说,还很有可能一次性丢掉首都,使日本人的战略意图得到实现。
     明军原本的计划是以两千兵马驻守海边小镇石川由副使袁崇焕统领,两千兵马埋伏于首里城外的一片树林里以卢象升为统领,还有一千驻扎在首里,作为驻琉大使,及王室亲卫负责首都的安全。
     而以明军典籍编练的琉球王国护卫队一千余人也被留在了首里,由孙传庭亲自指挥。
     结果,卢象升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对了孙传庭的布局,他坚持要带领两千明军进驻伊计岛,要将来犯之地挡在本土之外予以歼灭。
     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可是历史上明末时期最能打仗的三大文人,其中最小的卢象升,最为可惜,战死在了抗清前线。别看其是个文官,与其他二人不同。据史料记载,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他使用的兵器为一把一百三十六斤重的大刀,是个不可多得文武双全之人。其年少之际,明朝太平无事,同学专攻举业,唯独他在举业之外关注经史中的“古将相名臣之略、军国经制之规”。
     天启二年的四百余名进士皆得到了朝廷的妥善安排,他们或是担任地方要职,哪怕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也至少能当上一县的知县。然而,仿佛被遗忘了似的,身为二甲第一名的卢象升却并未获得任何官职任命。
     年轻的皇帝朱由校起初认为,年仅二十二岁便在科举考试中考取第四名佳绩的卢象升,理应会像许多年轻人那样,因自身成就而心生骄纵之气,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于是,朱由校决定先对他采取冷处理,暂时搁置对他的任用,希望借此消磨一下他的锐气,待到时机成熟时再予以重任。毕竟,这种帝王驭人之术乃是常见的策略手段。
     可令朱由校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精心策划的这一招似乎完全失去了效用。原来,那位看似年少轻狂的卢象升实则相当老成持重。在这段时间里,他安安稳稳地待在旅店内,整日足不出户,甚至做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地步。白天的时候,他专心致志地修习武艺;夜幕降临后,则挑灯夜读各类兵书典籍。面对这样的状况,朱由校之前所做的种种盘算瞬间化为泡影,所有的心思全都落了空。
     眼看着如此情形,朱由校深知不能任

第241章 琉球保卫战(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