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1章 移民的目的[1/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历史上,被后世民间称之为“脑残级”移民计划,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史诗级”移民计划,在本次朝会上诞生。
     之所以如此的褒贬不一,盖因这个计划,确实是出现的非常突兀,且极具前瞻性。
     事实证明,自1637年至1644年,这短短的七年间,华夏大地洪灾、旱灾、蝗灾、冰灾不断。如果没有这份宏大的移民计划,全国各地将要上演多少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4;苍天已死,黄天当立34;、“跟着闯王不纳粮!”
     作为王朝统治者,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杀?那是杀不完滴。
     说白了,就是将多出来的嘴送到合适的地方去就食,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很多人说,可以运粮食过来救灾。
     先不说路途遥远,光说这场灾难不是一时,而是连着数年,救一次倒罢了,连着救数次,为此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与其周而复始,不如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
     多少人会因为这条政策客死移民这条不归路上,多少人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客死他乡。
     但是朱由校知道,这只是概率问题。而,如果不这样做,全国将超过半数人口绝对会死于饥饿、战乱、瘟疫。
     数千万人口的移民,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起码只有你试过了才知道成败几何,有没有可能。
     ......
     如今的朱由校愈发的严格控制自己不去插手朝廷政务,所以,他下达的旨意大多数只针对皇室事务,以及皇帝拥有着绝对控制权的军队事务上。
     所以,即便是很多人想要反对,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张开嘴巴。
     就这样,一道让全国三十省都为之震动的内阁令和圣旨,就这样毫无顾忌、蛮横无理地颁布了下来。这道命令的颁布,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朝野上下对于这道命令并不是没有反对之声。山西、河南等地的众多藩王们,纷纷联名上奏,言辞恳切地痛斥朝廷竟然颁布如此混乱的政令。他们认为这不仅违背了祖宗成法,更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危机。
     而南方的多个省份更是反应强烈,联名上奏要求洪承畴以死谢罪。这些地方的官员和士绅们认为,洪承畴作为朝廷重臣,却提出如此荒谬的政策,实在是有负皇恩,罪不可赦。
     然而,面对如此汹涌的反对浪潮,朱由校和洪承畴却并未退缩。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手段来应对。
     对于那些联名上奏的藩王们,朱由校下旨严厉驳斥,并对其中一些言辞激烈者,直接将其发配到凤阳去守灵。这种惩罚措施无疑是非常严厉的,让其他藩王们也不敢再轻易出声。
     对于那些上奏要求洪承畴以死谢罪的官员,朱由校更是直接将他们贬官、流放,以显示朝廷的威严和决心。
     而对于民间的强烈反响,朱由校和洪承畴则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越南、菲律宾等地是如何的物产丰富、收成丰硕

第421章 移民的目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