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这样的忙碌中一天天过去,眨眼间天气就开始回暖,春回大地。
王家峪这会儿格外忙碌,不仅仅需要种植粮食,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加种甜菜,虽说这两年村民们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很高,但还是比不上消耗,而且在村民们的观念里,甜菜是能挣钱,但终究不是粮食,这几年兵荒马乱的,谁知道明天情况会怎么样,一旦出点什么意外,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粮食。
这年头的粮食产量可不是后世,动辄能有上千斤的产量,就是小麦也有6.7百斤,这会儿小麦亩产也就一两百斤,这还要看地,好的地顶多也就三百多,差的地甚至到不了百斤,所以说老百姓拼死干一年,即使不交粮也就够个家里吃的,哪怕是地主,也很少有能天天吃白面的,更多的是需要夹杂着粗粮。
这个年代能中国能养活这么多老百姓就不得不说玉米,高粱,红薯和土豆了,这几样东西虽说味道不怎么样,而且经常吃的话就更难吃,但架不住它产量高,能活命啊,所以这年月全国种的都比较多,尤其是北方,地方干旱,尤其适合种,大量的玉米和高粱也就形成了北方特有的青纱帐景象了。
王家峪也不例外,村里主要的好点的地全种的是高粱和玉米,靠山一点的是红薯和土豆,至于甜菜,那就种到了更差一点的地方。
对于村民们,王连虎不好要求什么,但庞家庄那边王连虎却是可以做主,他和张云天商量后就决定在庞家庄的田地里除去部分种植粮食作物外,其他再种大批甜菜,另外再组织民兵们开垦出大量的新地,在这些新地上全都种上甜菜。
今年随着兵工厂的白糖需求大增,整个根据地也会大量种植甜菜,但终究是第一年,依旧会是大大不足,尤其是王家峪,兵器作坊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增强,这消耗也是逐渐在增长。
趁着现在形势比较稳定,民兵队就抓紧时间进行春耕,播种。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刘康年他们已经完全恢复,于是就辞别王连虎他们,返回了石门,他们的驻地也遭到了破坏,现在需要回去重新选址重建。
王连虎原本是想再留他们住段时间,到时再派队伍和他们一起回去,帮着建立驻地,但现在看来还是让刘康年他们先回去弄好驻地,完了再派队伍过去帮他们打开石门局面的好。
于是,王连虎就同意了他们先回去。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气温逐渐升高,正是干活的好时间,王连虎正在自己地里帮父母忙碌,忽然就见齐子显匆忙的跑过来。
王连虎立马就意识到了有问题,放下手里的活计,快步迎了上去。
“老齐,有什么事情吗?”王连虎赶忙问道。
“是的,刚刚收到情报,有大队鬼子从阳泉出发,正穿过辽县,往我们这边开来”齐子显气喘吁吁的道。
“有鬼子往我们这边开来?情报可靠吗?鬼子兵力有多少?”王连虎急忙问道。
“刚过辽县县城,看方向应该是我们这边,兵力应该是一个日军联队,具体是那个联队,咱们的同志正在打听”齐子显调整了下呼吸道。
“走,咱们回去再说”王连虎一边走一边和父母打招呼。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槐树岭,张云天也已经回到会议室。
“老张,情况怎么样?鬼子是冲咱们来的吗?”王连虎坐下后,喝了口水,就接过张云天手里的情报问道。
“有点不太像是冲咱们来的,但来咱们这个方向是没错的”张云天在看了情报后分析道。
“不像冲我们来的,那鬼子来干什么?”王连虎一边看情报一边好奇道。
“应该是到这边来加强防守的,你看情报上写的,有重武器,但不多,战斗人员多,辎重队伍人员也多,但弹药携带量并不大,反倒是生活物资携带较多,怎么看怎么不像来打仗的,倒像是来常驻的”张云天解释道。
“嗯,老张你说的有道理,其他看不出来,但这武器装备上看确实不像是个作战联队”王连虎仔细看了情报后道。
情报上详细
第237章 阳泉来的鬼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