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氏提出立储,一石千层浪,朝堂上每日都会因此而争执。
     皇帝犯了头疾,痛得他坐卧难安。
     申国公请了一位擅长炼丹的道士进宫。
     此举震惊了朝野。
     无人不骂。
     哪怕是撺掇皇帝服用丹药的魏王,也不敢公然举荐道士,更别说亲自送人了。
     郑家为了立储,连这一步都毫不迟疑做了。
     “……意料之中。皇帝的身体无力回天,怎么折腾对大局影响不大。”萧怀沣一日下朝回府后,与骆宁聊起了此事。
     骆宁便说:“王爷,这是昏招。皇兄有个万一,郑氏会失了人心。”
     百姓与朝臣的唾沫星子都会把郑氏和郑皇后淹没。
     郑家这是饮鸩止渴。
     就像当年雍王射杀祥瑞白鹿,而后皇帝重病,御史台借口攻讦了他好几年一样。
     哪怕郑氏一手遮天,御史台也有借口骂他。
     御史最不怕的就是权势。要是掌权者因他们的言论杀了他们,简直给他们立了千古名声。
     “阿宁,此事本王推波助澜了。”萧怀沣声音很低,悄声告诉骆宁,“早年就在申国公身边埋伏了眼线,他不算受重视,只是这次很偶然机会进言,提出了送道士;这个道士,也是本王派人千辛万苦从南边寻回来的。”
     骆宁微讶。
     继而她笑了笑,“王爷,这一步棋很高明,也很有先见。”
     “不过是看准了旁人的野心。”萧怀沣说,“阿宁,若现在有人提出能想办法让你心甘情愿做本王的妻,本王也会一步踩入陷阱里。”
     任何人在想要的东西面前,都会头脑发热。
     权势争斗,与战场相似,却又跟北疆有天壤之别。
     因为见血、不见血是两种战役,打法不同;申国公力壮魁梧,身边的谋士多半都是军师,面对盛京城里的权力争斗,缺少那么一点谨慎。
     偏偏这点看似微末的警惕,会要了人命。
     “……不单单申国公府没有考虑仔细,也因为大皇子不是皇后娘娘亲生的。”骆宁没接他的话。
     他亲过她之后,说话越发直白。
     骆宁甚至都会震惊他会如此表述,简直是明晃晃朝她进攻。
     他像是改了策略与战法。
     “没有郑氏血脉,又因本王提了擢升贵妃,他们才紧张。”萧怀沣顺着她的话,转回正题。
     骆宁沉吟,还是说了:“王爷,我还以为您和申国公交情不错。”
     “当年在北疆,他并没有亏待本王。可本王吃的苦,一样也没少。要说交情,也不过如此。”萧怀沣道。
     他遭遇了很多的磨砺。
     “严师出高徒”,他的确在这样的打磨中快速成长。
     若心怀宽广、感恩,自然会说申国公给了他机会,教导了他;若心胸狭窄、记仇,便可以说申国公故意折磨他,替皇帝除掉他这个劲敌,让他死在北疆。
     人与人的立场,纯看当事者如何解读。
     萧怀沣而后的确成才了,也觉得申国公是苦心栽培,并没有特意苛待他;可有些苦,似乎也不是非吃不可。
     他得到了很多,那些磨砺都是他的基石,他感激申国公。
     这是他的想法。
     至于申国公当时怎么想的,谁又知道?
     萧怀沣还预说点什么,有丫鬟进来,说宋暮来了。
     “请他进来。”萧怀沣道。
     他去明堂见了宋

第314章 昏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