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纮,南朝梁文学家,字士章,东海郯人(与徐豁同属东海徐氏,应为同族后人),生于公元507年,卒于公元565年,主要活跃于梁简文帝萧纲时期,以编纂《玉台后集》闻名,是南朝女性文学整理与传播的重要推动者。
徐纮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徐广是南齐国子博士,父亲徐摛为梁武帝时期文学家,与庾肩吾并称“徐庾”,开创了“宫体诗”的先河。受家庭熏陶,徐纮自幼博览群书,尤爱诗赋,《梁书》记载其“六岁能属文,十岁诵《文选》,十三作《秋兴赋》,为父友沈约所叹赏”。青年时,他因“文辞清丽、尤擅闺情之作”被太子萧纲召为文学侍从,与庾信、刘孝威等文人共事,成为“东宫十学士”之一。
萧纲喜好艳情诗与女性题材创作,曾主导编纂《玉台新咏》的徐陵(徐摛之侄,徐纮堂叔)便是其核心文臣。《玉台新咏》收录汉至南朝梁的女性诗作及男性写女性的作品,虽因“绮丽轻艳”遭后世争议,却首次系统整理了女性相关诗作。徐纮认为,《玉台新咏》“收罗未备,南朝近年佳作尤多遗漏”,遂向萧纲提议续编,得到支持——这便是《玉台后集》编纂的缘起。
从公元531年(萧纲被立为太子)开始,徐纮历时五年完成《玉台后集》十卷。与徐陵不同,他的编纂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专收女性作者诗作,摒弃男性写女性的作品,明确“以女性为主体”的收录标准;二是侧重当代作品,全书217首诗中,南朝宋、齐、梁三代的作品占180首,尤其收录了大量梁代宫廷女性与民间才女的诗作,弥补了此前文集对“当代女性创作”记载不足的缺憾。
书中收录的作者涵盖不同身份:有皇室成员如梁武帝之女永兴公主(存诗3首)、简文帝妃王氏(存诗5首);有士族女性如谢灵运孙女谢道韫(存诗2首,非东晋谢道韫,为同名后人);也有民间才女如吴郡(今苏州)歌妓苏小小(存诗4首,部分为托名之作)。内容上,除传统闺怨题材外,还收录了写景、咏史、赠答等作品,如东海才女鲍令晖(鲍照之妹)的《题竹诗》
第317章 南梁文学家徐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