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9章 徐穆船队成员徐氏[1/2页]

徐氏略记 缓安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5世纪的徐穆船队成员,其相关信息主要通过沉船考古得以证实,为研究南朝早期民间海运贸易网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考古学家发现了一艘年代约为公元420年的古代沉船,被认为是着名“黑石号”沉船的前身,承载着南朝早期海上贸易的记忆。在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中,一件瓷器上的刻铭尤为引人注目——“徐氏匠作,义熙十年”,其中“义熙十年”即公元414年,正值东晋末年至南朝初年,“徐氏匠作”则明确标注了制作者的姓氏与身份。这一发现不仅将徐氏家族参与海上贸易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百年,更以实物证据证实了南朝早期民间海运贸易网络的存在与规模。
     从这件瓷器的特征来看,其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朝早期特点,而沉船所处的勿里洞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是连接中国南海与印度洋的必经之地,这表明当时的民间商船已能跨越千里海域,将中原地区的手工业品运至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区。“徐氏匠作”的铭文虽未直接指向徐穆本人,却揭示了以徐氏为代表的民间工匠与商人群体在海上贸易中的深度参与——他们不仅是商品的生产者,更可能通过家族式的经营网络,将产品从制作工坊直接输送至海外市场,形成“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贸易链条。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在早期海上贸易中极为常见,既降低了跨区域贸易的风险,也增强了商业网络的稳定性,为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徐穆船队成员的民间贸易活动与徐衍的官方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徐衍在宾童龙的治理为民间商船提供了安全的停靠点与补给站,其“宋使持节督交州”的身份也为华人商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提供了政治

第329章 徐穆船队成员徐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