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0章 南朝陈女谋士徐要儿[1/2页]

徐氏略记 缓安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朝永定年间的闽中山区,晨雾常裹挟着刀兵之气。当后世考古者在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的朽木中,拂出“徐夫人要儿策:诱官军入谷焚之”这行隶书时,这个被《陈书》隐去名姓的女子,终于从历史的褶皱里显露出清晰轮廓。
     徐要儿的具体出生年份已经无法考证,我们只知道她是晋安郡(现今福建福州一带)一个豪门大族的女儿。在六朝时期,闽中地区“山越杂处,坞堡林立”,社会环境复杂。而徐氏家族则世代从事冶铁和航运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在永嘉之乱后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股强大势力。
     徐要儿从小就与其他女子不同,她对针线活等闺阁技艺毫无兴趣,反而经常跟随父亲和兄长一起观看地图、商讨商业路线和安全防范等事务。据《闽中志》的残卷记载,徐要儿在十三岁时,就能够准确地指出山海关的险要之处,并谈论攻守的策略,这让她的父兄都对她刮目相看。
     这样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使得徐要儿在日后卷入叛乱事件时,并非仅仅扮演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世家联姻角色。她的见识和才能使她迅速成为丈夫陈宝应军政决策的核心参与者。
     梁末时期,侯景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局势分崩离析。晋安太守陈宝应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不断兼并邻近的郡县,逐渐产生了割据一方的野心。而徐要儿嫁给陈宝应的时候,恰好是他图谋自立的关键时期。
     永定元年(557年),陈武帝陈霸先成功建立了陈朝,成为了皇帝。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对各地的割据势力进行招安。其中,陈宝应就是他的目标之一。
     陈武帝派遣使者前往陈宝应的领地,希望能够说服他归降,并封他为侯官县侯。然而,陈宝应的妻子徐要儿却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她认为,陈朝刚刚建立,根基还不稳固,虽然其势力主要在东南地区,但如果陈宝应接受了陈武帝的封爵,就会成为他的臣子,将来必定会遭到征讨和剿灭。
     徐要儿力谏陈宝应不要接受封爵,她说:“陈氏新造,根基未稳,然其势在东南,若受爵,则为臣属,他日必遭征剿。不如据险自守,待天下有变。”她建议陈宝应依靠地势险要的地方坚守自己的领地,等待天下局势发生变化。
     陈宝应起初对徐要儿的建议有些犹豫,毕竟接受封爵可以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但在徐要儿的不断劝说和策划下,他最终决定表面上接受陈武帝的封爵,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陈宝应并没有真正屈服于陈武帝。他暗中加强了闽江口的壁垒,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并与东阳郡的留异、临川的周迪等其他割据势力进行联络,形成了一个抗陈联盟。这个联盟的目的是共同对抗陈朝,保护自己的独立地位。
     在考古过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城村汉城木牍,而这些木牍所记载的内容,恰好与天嘉三年(562 年)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相对应。
     当时,陈文帝派遣将军章昭达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敌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徐要儿向章昭达献计道:“昭达将军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他们依仗着自己的精锐,必定想要速战速决。我们可以派遣一些羸弱的士兵去引诱他们进入黄岗山谷,然后截断他们的退路,再堆积柴草放火焚烧,这样一来,敌军必然会溃散。”
     章昭达对徐要儿的计策深表赞同,并依计而行。果然,正如徐要儿所料,官军在初次交战中遭遇惨败,章昭达也险些丧命,最终仅以身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事件成为了目前所发现的六朝文献中,唯一明确由女性拟定的军事战术记载。徐要儿的智慧和谋略,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徐

第340章 南朝陈女谋士徐要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