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2章 打嘴炮[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朱元璋亦不着忙,心忖借此契机,窥探诸朝臣之面目,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且辽东整军备战,本需时日,权将此番朝堂纷争,当作闲暇消遣。
     朝臣皆知,攻倭一事,若仅空言争吵,难有定论。众人所求各异,若非利益契合,实难达成一致。
     朝堂党争,究其根本,盖因利之所在。
     群臣各怀心思,或为家族兴衰,或求个人显达,或谋封地财货,或争权柄威势。
     利益分歧既生,遂各结朋党。
     彼此之间,以同利为合,异利为敌。
     为达己方之利,不惜排斥异己,攻讦倾轧。
     于国之大事,亦常以利断之,而非以社稷民生为首要。
     致使政令推行受阻,朝政纷扰,实乃国之大患。
     朱元璋洞悉党争之弊,然容胡党与浙东集团于朝堂,盖有深意。
     一则,以党相制,可分权势。使二党相互制衡,彼消此长,皆难独大,皇权得以稳固。
     二则,观其争斗,可察群臣。从中洞悉诸臣品性、才能与谋算,以便因势利导,量才而用。再者,国家诸事繁杂,需人操办。
     二党之中不乏可用之才,借其争竞,亦可激出众人办事之能,为朝廷所用。
     虽党争有害,然权衡利弊,暂容之以为权宜之策也。
     朱棣闻知辽东正秣马厉兵,筹备战事,兴致顿起,心内思忖,亦欲亲赴征伐,与倭国一决雌雄。
     朱棣遂往寻徐达,作揖道:“徐叔父,侄意欲往辽东,参与备战诸事,不知可否?”
     徐达早闻辽东欲兴兵伐倭,然面对朱棣之请,却难以应许。
     其一,辽东伐倭之举,朝廷尚无定论。其二,朱棣身为皇子,既定于北平历练,断不可任其随意离所。
     徐达拱手而言:“此事尚未有决,燕王殿下且安驻北平为好。”
     朱棣闻此,面露无奈之色。其性好动,难以安闲。虽于关外征伐北元余孽亦觉畅快,然心底却觉追随常孤雏作战,更添几分豪情快意。
     岂止朱棣,常茂亦心潮难平,按捺不住。
     常茂遂修书一封,遣人送往盖州。
     常孤雏得常茂书信,旋即修书以复,嘱常茂留意北方部落,勿生他念。
     常茂只得乖乖从命,大哥之令,他岂敢违逆。
     于山东之地,孔家遣人散布常孤雏欲对倭国兴灭国之战之语,一时之间,士林哗然,皆斥常孤雏弑杀无道。
     诸生引经据典,曰:“《尚书》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常孤雏轻言灭国,此非仁人之举,乃逞匹夫之勇,悖圣人之教也。夫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今倭国虽有不恭,然未致天怒人怨,遽起灭国之念,是为残虐。古之明王,以仁德化育万邦,岂效此杀戮之徒,坏我华夏礼

第222章 打嘴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