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虽觉此“弃子”之计可一试,但也未将宝全押于此,另有备用之策。
当下,便差了几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往杨宪府邸拜访。
这几人怀揣着江南官员们的心思,一路疾行至杨宪府邸前,递上拜帖,忐忑等待通传。
杨府管事接过拜帖,赶忙呈与杨宪。杨宪展开一看,嘴角微微上扬,冷笑一声,心中已然明了几分。旋即吩咐管事:“既来之,则请他们进来吧。”
管事领命,转身出去将那几位江南官员派来之人引进府中。
那几位江南官员所派之人,被管事引进厅中,赶忙上前,对着杨宪恭敬行礼,满脸堆笑道:“杨大人,久仰您的威名,今日特来拜会。”
言语间,尽是阿谀逢迎之态。
杨宪端坐在椅上,目光冷冷扫过众人,淡声道:“诸位同僚,我等虽同在朝中任职,可平日里似乎并无太多往来,今日怎得有空来我这寒舍?”
几位江南官员闻言,赶忙满脸堆笑,其中一人忙不迭道:“杨大人这说的哪里话,您在朝中威望极高,智谋超群,我等向来钦佩不已。平日想亲近大人,却怕扰了大人公务,今日好不容易得了机会,怎能不来向大人讨教一二。”
另一人也赶紧附和:“是啊是啊,杨大人一心为公,此次查处南部水泥官道之事,更是彰显大人刚正不阿,实乃我等同僚之楷模,日后还望大人多多提携。”
杨宪眉头微皱,不耐道:“行了行了,少在这说些不着调的话。直说你们的来意,本官公务繁忙,可没闲功夫在这听你们废话。”
江南官员听闻,脸色一变,虽言语间仍存客气,却没了先前谦卑。
一人拱手道:“杨大人,我等知晓您此番前往南部水泥官道修筑项目处彻查。只是凡事留一线,各退一步,于大家皆有益处。”
杨宪佯装一脸懵懂,眉头微蹙,反问道:“这是何意?某实在不解,诸位不妨说得明白些。”
一位江南官员见状,咬咬牙道:“此次南部水泥官道修筑之事,确有部分士绅豪族行事不端。至于该拿谁问罪,怎样惩处,杨大人心中想必已有计较。只是做事万不可太绝,需留几分余地呐。”
杨宪脸色一正,沉声道:“国法昭昭,岂容私情?既有人犯事,便该依国法处置,何来做得过分一说?我只知按律而行,方保朝廷纲纪、天下太平。”
江南官员听了,微微摇头,劝道:“杨大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这官场诸事,向来错综复杂,若事事都依着国法一板一眼,怕是难行得通。适当宽松些,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杨宪心中透亮,深知这些人打的是推出几个替死鬼,将此事敷衍过去的主意。
可他此番意在朱允炆,岂会如他们所愿。
当下冷笑一声,道:“国法尊严,容不得半点含糊,若只找几个替罪羊便了事,往后朝廷威严何在?”
江南官员赔着笑,又道:“杨大人,您看这般处置可好?我等自会设法
第481章 朱雄英仁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