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4章 洞房花烛[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三丰眉头一挑,不肯服输,说道:“国公爷这话虽有些道理,可《道德经》还讲‘挫其锐,解其纷。尘世之中,功名利禄、琐事纷争繁多,如何能做到挫锐解纷?山林清幽,方能心无旁骛,潜心向道,于寂静处感悟天地至理,这等纯粹,岂是尘世可比?”
     常孤雏略一思忖,从容说道:“真人,晚辈以为,道含天地,囊括天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于尘世,济贫扶弱,使资源均衡,便是顺天之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于天下,以善念为引,行事公正,为万民谋福,此乃人合于道。
     再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阴阳相济,入世之繁杂与出世之清幽,亦为阴阳两端。
     于尘世中调和阴阳,让百姓各安其位,不也是在悟那冲和之道?故尘世修道,同样可与天地天下契合,领会道之真意。”
     张三丰气呼呼地说道:“你这国公爷,放着好好的兵书不读,竟钻研起道经来,实在离谱!你身负家国重任,应多习兵法谋略,怎整日琢磨这些玄之又玄的道理!”
     常孤雏嘴角微微一扬,调侃道:“真人,您老人家总一门心思琢磨着要带妙锦去修道,这哪还有半分世外高人的洒脱风范。倒像是个孩童,见着心仪物件,便不肯撒手了。”
     张三丰听了这话,哼了一声,当下扭过身子,背对着常孤雏,嘴里嘟囔着:“不与你这小子置气。” 便不再理会常孤雏。
     过了些时日,辽东国公府与应天徐府,皆已筹备停当。常遇春夫妇更是早早起身,前往辽东,一心筹备这桩婚事。
     常孤雏命人将辽东一艘小船,仔细刷上朱红漆色。诸事完毕,他便领着迎亲队伍,自辽东启程,浩浩荡荡往应天而去。
     且说那徐家,早就在翘首以盼。徐妙锦身着一身鲜亮红装,头戴凤冠,身披霞帔,虽说满心欢喜,却也难掩紧张之色,静静候着迎亲之人。
     不多时,常孤雏那迎亲的大船稳稳停靠苏州港。只见那船高大巍峨,朱红夺目,装饰得极为气派。百姓们见此阵仗,纷纷围聚过来,不禁一阵惊呼,交头接耳间,尽是对这场盛事的惊叹与好奇。
     那万民商会得知喜讯,赶忙操办起来。自苏州港口直至应天的路段,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
     一路上,商会安排了不少人手,纷纷向过往百姓派发喜糖,整条道路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百姓们瞧着这热闹喜庆之景,纷纷开口送上祝福。有人高呼:“愿辽国公与徐姑娘百年好合,永结同 心!”
     也有人笑着念叨:“盼他俩恩恩爱爱,早生贵子!”
     街头巷尾,皆是对这桩婚事的美好祝愿,喜气洋洋。
     常孤雏下得船来,径直走到一匹挂着大红花的高头大马旁,翻身而上。
     随后,他领着迎亲队伍,自苏州顺着那平坦的水泥官道,一路往应天而去。
     待常孤雏一行人踏入应天城,只见街道两旁站满百姓。众人齐声欢呼,喝彩声此起彼伏,那场面热闹非凡,喜庆之气弥漫整座城。
     常孤雏在欢呼声中,率迎亲队伍来到徐达府邸。府邸大门紧闭,早有徐府家丁在门前守候。常孤雏下马,整了整衣冠,上前轻扣门环。<

第484章 洞房花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