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的第三天清晨,林乔被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惊醒。她条件反射地摸向枕下的小刀,却见李嬷嬷端着一盏油灯走了进来。
34;小姐,好消息。34;李嬷嬷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34;刘一刀昨夜在逃亡途中坠崖身亡了。他那些爪鸟也树倒猢狲散,被陆大人派去的人一网打尽。34;
林乔坐起身,一时间不知该喜该悲。刘一刀死了,意味着林家灭门惨案的直接凶手伏诛。但直觉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34;太后怎么说?34;
34;太后命人彻查刘一刀这些年的往来。34;李嬷嬷压低声音,34;果然发现他与礼部侍郎赵大人有密切联系。34;
礼部侍郎?林乔心头一震。赵侍郎是朝中保守派的领袖,一直反对先皇的改革政策。如果他与刘一刀勾结...那么林家灭门案背后的黑手很可能就是他!
34;陆寻呢?34;
34;陆大人天不亮就被召进宫了。34;李嬷嬷帮林乔梳理长发,34;太后命老奴带小姐去个地方。34;
半个时辰后,林乔跟着李嬷嬷来到了皇宫西北角一处荒废的宅院。院墙已经被烟火熏黑,但门楣上34;御厨府34;三个鎏金大字仍依稀可辨。
34;这是...34;林乔站在门前,一阵莫名的战栗从脊背窜上来。
34;小姐小时候住的地方。34;李嬷嬷眼中含泪,34;大火后先皇下令保持原貌,不许人动。34;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院落。正厅和厢房大多只剩残垣断壁,唯有后院的厨房奇迹般地保存相对完好。
林乔缓步走向厨房,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记忆的碎片上。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灶台前忙碌,一个小女孩踮着脚偷尝锅里的菜肴...
34;父亲...34;她轻声呼唤,泪水模糊了视线。
厨房内部积满灰尘,但布局依然清晰。林乔的手指抚过灶台,突然在某个砖缝处触到异样。她用力一按,一块砖石竟然松动了。取出砖石,后面藏着一个铁盒——与她之前在御膳房库房发现的如出一辙。
34;这是...34;
34;老爷的秘匣。34;李嬷嬷激动地说,34;当年他常把最重要的食谱藏在这里,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34;
铁盒里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古今味》。翻开第一页,林天放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34;巧儿,若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为父已不在人世。这本《古今味》记录了我毕生钻研的烹饪心得,特别是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厨艺如治国,既不可全盘否定传统,也不能固步自封...34;
林乔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个字。在这本笔记中,父亲不仅记录了各种创新菜式,还写下了许多烹饪哲学。其中一页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
34;今日与先皇论及39;翡翠白玉羹39;之改良。先皇笑言,若能在传统中注入新意,如治国一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能使国运昌隆。此言甚妙,当谨记...34;
34;小姐,你看这个。34;李嬷嬷从铁盒底部取出一块小巧的玉牌,34;这是老爷从不离身的物件。34;
玉牌通体碧绿,上面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字又像画。林乔翻来覆去地查看,总觉得这符号似曾相识。
34;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34;
李嬷嬷正想说什么,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陆寻大步走进厨房,官服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气。
34;果然在这里。34;他松了口气,34;太后命我来寻你们。赵侍郎今早在朝堂上被弹劾,证据确凿,已经认罪伏法。34;
34;这么快?34;林乔惊讶地问。
陆寻点点头:34;刘一刀死前留下了认罪书和往来信件。赵侍郎为阻止先皇改革,指使刘一刀纵火杀人,目的是毁掉林天放保管的先皇密诏。34;
34;密诏...是关于改革的?34;
34;正是。34;陆寻的眼中闪烁着敬佩,34;先皇临终前将改革方案交给林天放保管,准备在时机成熟时由太后公布。赵侍郎不知密诏内容,只道是能置他于死地的罪证。34;
林乔握紧了手中的玉牌:34;那密诏现在在哪里?34;
陆寻的目光落在玉牌上,突然凝住了:34;这是...34;
34;父亲的遗物。34;林乔递给他,34;上面的符号很特别。34;
陆寻接过玉牌,仔细端详后倒吸一口冷气:34;这是先皇的私印!我曾在御书房见过一次。34;他激动地指着符号,34;这不是普通图案,而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读作39;和39;,象征平衡与调和。34;
34;所以这是...34;
34;钥匙。34;陆寻斩钉截铁地说,34;如果我没猜错,密诏就藏在御书房暗格中,而这玉牌是开启的钥匙。34;
太后见到玉牌时,双手微微发抖。在御书房最隐蔽的角落,果然有一个与玉牌形状完全吻合的凹槽。当玉牌嵌入并旋转时,一道暗门无声滑开,露出里面的黄绢密诏。
34;先皇遗志...34;太后轻声念出密诏内容,泪水滑过脸颊
第226章 御膳房[1/2页]